现在,走进任何一家医院,就医者都会很容易发现,医院设备更新换代快得很,不少都是进口产品。我们的医疗质量现在有没有追赶上欧美发达国家?这个答案可能谁都不敢回答。但在医疗设备的配备上,一些医院却是相当有底气的。因为他们大大小小的医疗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动不动就是“世界最先进水平”,他们的硬件的确可能已经足以媲美甚至是超过世界上一流的医疗机构。
2012年医疗机械发展方向及现状解析
国内的大多数医院在购买医疗设备的时候,国产品往往沦为备选项,他们更偏好通用、飞利浦、西门子这类国际品牌,本土品牌则可能被冠之以“山寨”、“低端”的标签,不受欢迎。的确,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起点相对较低,人才相对缺乏,产品结构和研发体制相对落后,从企业到行业,核心竞争力都较为孱弱。
虽说行业真正强大的时代还并没有来临,但国家层面给予的利好政策正为行业带来光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姜峰表示:“政府对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重视,研发投入的增加,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卫生部投资建立农村及社区医疗卫生体系政策的出台为国内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医疗器械产业及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稳步发展。”
产业现状
以下一组数据昭示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现状: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医疗器械分配额较低,为5.46美元,与美国的309.77美元,日本的111.53美元,欧洲的122.59美元相比,相去甚远。其次,医疗资源发布不平衡,占全国70%的农村人口仅有医疗器械资源的20%;再次,政府医疗支出占GDP比例偏低,2006年为4.73%,同时期,美国同一比例为13.9%,日本的为7.1%。值得关注的是,我国70%的在用医疗器械设备是上世纪80年代前的产品。《2009-2012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调查及发展预测报告》显示,在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和制药产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却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值得重视。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世界排名前25位的医疗器械企业的销售额合计占到全球医疗器械总销售额的60%,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中心的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链逐步稳定。包括CT仪、磁共振仪、高端质谱仪在内的医疗器械将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要研发基地。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垄断之势开始显山露水,现阶段我国从国外进口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比例已经高达70%,下列医疗器械被跨国公司垄断:100%的高端质谱仪市场、80%的CT仪市场、90%的磁共振仪市场、90%的超声波仪市场、85%的大型生化仪市场、90%的心电图仪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70%的医用心血管吊搭、吊桥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与此同时,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基地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包括一次性的手术手套、一次性注射器等。转移的对象主要是亚洲国家,为的是借助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中国就是其中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