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三七高价运行已达四年,尽管种植成本大幅上涨,但收益仍十分可观,这极大地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从云南文山三七研究院的报告中2012年三七的种植和发展情况来看,三七价格下行将是大势所趋。2012年,云南三七产区种植面积约达16万亩,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2012年三七的采收面积约5万亩,预计产量可达到850万公斤,而目前市场对三七的年需求量约700万公斤左右,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彻底反转。
云南文山三七研究院院长崔秀明在此前也对媒体透露,如果不出现极端气候和政策因素影响,2013年云南三七种植面积将达到24万亩以上,较2007年翻一番,其中采收面积有6万余亩,产量便有可能突破1000万公斤大关,供过于求的局面将会出现。2014年三七采收面积若只按12万亩计算,也将达1800万公斤以上。如果这种局面出现,三七价格下行将无法避免。
中航证券分析师吴琳表示,如今三七价格已经出现松动的现象,10月份三七又将迎来产新期,随着新货大量上市,供应量增多,预计三七行情还将继续下滑,前期高价将成为历史。
另一方面,作为我国使用量较大的大宗中药材品种的三七,价格的持续走高,让下游的生产商早已喘不过气来,有企业已经连续三年处于亏损状态,也间接地导致企业对三七的生产需求逐步缩减。
除企业生产需求以外,三七饮品的需求量也同样出现下降。此外,为减少市场大幅涨价的冲击,许多对三七需求大的下游企业,纷纷到产区建立生产基地,无形中也减少了对市场的直接需求。如今年以来,文山自治州当地相关部门协调三七种植基地与制药集团,共建“订制农场”的新模式,令三七种植户在扩大产量的同时,制药厂也可寻求原材料稳定的价格和供给量。
“三七供不应求的状况将在2012年的采收期告一段落。”崔秀明预计。
市场寒意
实际上,在药材市场能明显感觉到阵阵寒意。
不仅仅是三七价格松动了,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集体回落,前期疯涨的金银花、太子参等药材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以金银花为例,2010年金银花价格曾疯涨至320元/千克,但如今已跌落至85元/千克,与2009年的价格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