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白芷年需要量约250万公斤,年栽培面积约8万亩。四川、安徽、浙江、河南、河北等地,适宜种植白芷的地区较多,白芷生长年限又短,药农栽培技术熟练,只要价格合理,生产潜力较大。
白芷是祛风散湿、排脓生肌、止痛的良药,具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除中医饮片配方外,以白芷作原料生产的中成药有参桂再造丸、都梁丸、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牛黄清胃丸、清眩丸、木瓜丸等,应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白芷香气浓郁,很早就作为轻工业原料和调料,植株还可以提取芳香油,用于日用化工产品的生产。在中药的对外贸易中远销日本、东南亚。
白芷商品来源于家种。新中国成立后,于1960-1980年列为国家计划管理品种,由中国药材公司统一管理。以后改为三类品种,由市场调节产销。40年来,收购有起伏,销售除个别年份略有下降平稳增长,属于可以满足需要的品种。
50年代初期购、销量不大,市场供应比较平稳。50年代中期,生产扩大,销售量逐年上升。进入60年代,生产发展更为迅速,产量增长幅度较大。1965年收购508万公斤以上,比1957年增长了7倍,创历史最高水平;销售量比1957年增长3 倍,产大于销。进入70年代,调整了生产,销售趋于平稳,1978年收购310万公斤,销售270万公斤,基本接近平衡。白芷蓬勃发展还是近几年的事情,但由于行情升浮变化较大,生产也大起大落。
以亳州产区为例,目前亳州白芷量大质优蜚声海内外 ,是全国最大的白芷种植基地和集散地。前几年由于种植减少,价格连年攀高,去年到达了历史顶峰17元一公斤。就是因为价格不断上升,再次刺激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从而酿成目前烂市局面。现种亳州白芷植基本全部结束。由于白芷采挖费工费时和今年白芷行情持续低迷,农民对种植白芷失去信心,多数农民不愿再种。据了解,今年下种面积较去年减少70%左右。
由于去年白芷种植季节正逢白芷高价,农民怀着美好的憧憬发疯似的种植,本来想不怕费工费时卖个好价钱,没有想到再次被无情的市场耍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撵行情的,不如等行情的。白芷今年种植面积缩减较多,白芷供大于求的压力明年将有所好转,不被人看好的白芷行情明年将有望好转。
附:近期各药市价格情况
白芷价稳,统片价在4元左右。 普宁药市 2008-11-03
统货交易价在2.5~2.7元之间。 亳州十九里 2008-10-26
价暂稳;现市场黄心品统货2~2.5元,白心品统货2.5~3元,选货3~4元。 安国药市 2008-10-25
价格在1.2~3.6元之间。 舜王城药市 2008-10-21
白芷价稳,统片价在4元左右,选片价在5.6~6元。 普宁药市 200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