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好药被替代 城里人去农村买药

2008-12-25 13:53:19    来源:  作者:

  道里中央大街一家药店售药员说, 8元钱一瓶的氯霉素眼药水,除了药的成分纯度要高一些,工艺要好一些,再就是包装更美观一些,别的与便宜的眼药水没有什么差别。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仅是常用眼药水差价如此大,一些常用药也存在这样的状况。在道里地段街上一家药店,记者看到,同是六味地黄丸,不同的牌子价格差别较大,本省一家药厂生产60粒装的六味地黄丸售价是8元,而一家四川药厂生产的含量标注为“0.3×48粒”的六味地黄丸售价则为48元。记者询问二者有何区别,药店营业员看了看说明书说,主要成份没有什么差别,药量也是差不多的,关键在外包装。对此,省中医学院附属二院的一位医生认为,六味地黄丸主要成份为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主要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等。“全国有几百家药厂生产这种药,工艺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价格差异却很大,这两年类似的药价问题比较突出。”这位医生如是说。

  城里人乡下买药

  虽然,在我国药价一再调整,省物价部门也限定一些百姓常用药最高零售价格。但是不少市民依然感到药价高,吃药贵。现在一些市民甚至到附近市郊或外县购买药品。

  在省城一家企业工作的刘广,前几天因患感冒到一家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开了四五种药,足够一周用的。如果买下这些药,花费200元以上。而刘广到郊区药店购买这些药只花了百十来元。刘广的一位同事告诉他,同样的药如果在宾县或者双城等外地市购买,价格还会便宜。

  靠劳保生活的哈尔滨绝缘材料厂退休职工伍先生,因为身体不好常吃药,面对不断调整的药价,以及层出不穷的新药,伍先生有些吃不消。伍先生说,自己常吃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银杏叶片”,已由几年前的七八块钱涨到了现在的二三十元。如果买进口的价格则在四十元左右。好在伍先生的儿子常到哈尔滨市周边市县出差,索性给父亲捎回来一些价格便宜的药。

  一位常到宾县购药的何先生说,现在交通非常便利,四十多分钟就能从哈尔滨到宾县,亲属朋友购买药列个明细表,像扑热息痛、肝胃去痛片、速效感冒胶囊等老百姓常用的低价位药,一次就买回二三百元的药品,便宜二三十元,挺划算的。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因为售药中的一些潜规则,尤其是药品回扣,药价高回扣点就多,药便宜利润小,回扣点低,导致医院、药店都不愿意经销。

  旧药换“新装”价格攀升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对150户城市居民医疗情况进行问卷抽样调查。调查中,当问到“新药”一词让您联想到的是什么时,49.4%的居民回答是高价药。一位业内人士坦言:近年来,国家对多种药品实行了强制性降价,药厂为了求得更大的利润,将一些廉价而疗效好的基本药物改头换面,按新药重新定价,价格升至原来的10倍左右,有的甚至高达20倍。

  省内知名一家医院的张医生向记者透露,以往阿司匹林,每片仅为0.03元,对感冒头痛等疗效好,不少医院现已开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高价药“巴米尔”,每10片6.3元,其成分也就是单一的阿司匹林,而价格却一下子增了20倍。

  一个医生告诉记者,越是价格高的药物,厂家的营销网越严密。他们医院曾使用一种进口抗生素类药,药厂代表经常来门诊看望医生,实际上就是“看看”他们的药开得怎么样了?“医药代表就站在我身后盯着我,你说我能不开他们的药吗?”

  多次降价,多次更名,同一种药品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商品名称,老百姓雾里看花,有时连医生也被搞晕。比如,“头孢曲松钠”因产地不同,就有头孢三嗪、菌必治等20多个名称。而罗红霉素则更多,有40多个,阿奇霉素有近百个商品名。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药品价格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标准,药价大部分是市场调节价,少部分是政府指导价,旨在通过政府指导价来限定其最高零售价。

  面对药价的涨涨跌跌,黑龙江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府管理人员说,因为药价制定非常复杂,不是一个部门所能左右了的,更多的是体制问题,如果平抑药价,让百姓吃上价低质好的药,还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更要从医疗体制、药品价格体制上进行切合实际的改革。

  药品虚高维权艰难

  日前,记者从哈尔滨市消协了解到,一些消费者就药品虚高问题纷纷咨询消费者协会,希望能通过消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些消费者说,不少常用药品列入降价目录之后,就很难买到了。可过一段时间,药物成分相同、疗效一样却换了另一个名字的药品又出现了,而且价格比原来还要高。消费者询问药店营业员抬高价格后的药品功能、疗效究竟有什么变化,往往说不清,药品说明书上也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消费者疑惑,同样成分的药品,价格却有高有低,这是不是药品消费中的一种欺诈行为呢?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