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药市十大烂市品种点评

2009-01-12 11:44:51    来源:  作者:
    2008年的中国药材市场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并将崭新的姿态去迎接利好不断的2009年。平稳是2008年药市的主旋律。主旋律之外,还有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十大烂市品种。烂市品种的出现,不足为奇,因为它是市场经济规律下的产物。

    前不久,笔者对中国药市2008.1.1—2008.12.31价跌品种进行了调研,采取排比、对照、加权统计等几种方法,依照价格跌幅的多少,从高至低筛选出以下十个烂市品种,列表在排行榜中(见下表)。

2008年药市十大烂市品种排行榜
(取材:2008.1.1—2008.12—31全国17家药市)  单位:元/千克

品种规格

2008.1.1药市均价

2008.12.31药市均价

跌幅%

跌幅排名

北五味子(统)

95

21

352

1

白术(浙)

51

20

155

2

葛花(野生统)

37

15

147

3

夏枯球(家统)

14

6

133

4

松贝(川)

1400

760

84

5

当归(草把)

33

19

74

6

冬虫夏草(2000条)

14万元

9万元

56

7

野菊花(统)

19

13

46

8

天麻(新统)

90

62

45

9

浙贝(大统)

34

24

42

10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十个烂市品种中价格跌幅最大的为北五味子,跌幅为352%跌幅最小的为浙贝,跌幅为42%。一年之内十个烂市品种价格缘何大幅下跌?现对这十个品种的烂市原因点评如下,仅供药届同仁参考。

    北五味子  为东北三省道地药材之一,野生与家种均有。近几年,野生资源日渐减少,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连年走高,极大地刺激了三省扩大种植五味子的积极性,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0.5万亩,增加至2008年的20万亩,产量(估算,下同)由500吨,严重锐增至2008年的3000—4000吨。但市场需求尚未同步增长,导致市场供大于求,各地库存爆满,市价一泻千里,由2007年之前“沸点”的130元(全国平均价,统货,下同),暴跌至2008年底“冰点”的21元,跌幅为352%,十大烂市品种的首位。已成为我国野生变家种烂市的“首席代表”。

    东北三省的扩种仍在进行,调减工作少人问津,照此下去,三五年内难以摆脱“烂市”的命运,更难言价格反弹了。

    白术(浙) 几年来,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市价的大幅上涨,极大地刺激产区盲目发展,一哄而上,造成产量骤增,大货冲击市场,供过于求,致使庄家大户闻讯竞相抛货,加之产地农户纷纷将淹死在地里的白术挖出洗净晒干低价上市,更使庞大库存雪上加霜,最终跌入谷底,成为2008年药市上的第2个“烂市品种”:市价由51元,大幅跌至20元,跌幅为155%。

    葛花(野) 为葛未开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功能善解酒毒,醒酒和胃。主要用于饮酒过度,头疼头晕,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症。属小三类冷背品种,完全以野生品供应市场,用量较低,不为药商所重视。2007年,因主产地之一的广西受灾减产,产量减幅高达50%以上,造成产新前价格狂涨至65—70元。高价刺激了采收,南北产地一哄而上,盲目采收,货源源不断涌入市场。市场不是无底洞,冷背品种用量有限,造成烂市,市价逐月下跌,由年初的37元,跌至年末的15元,跌幅为147%,列在烂市品种的第三位。后市价格仍有下行空间,短期内市价不会反弹。

    夏枯球(家统) 历史上曾有过25元的高价,加之近几年行情持续看好,一直在13—18元之间,农民种植有利可图。在利益的驱动下,多个省区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超过2002年之前的3—5倍,到2008年产量骤然上升,极大地冲击需求未增的市场,价格下跌,囤积者纷纷放货,导致各地库存爆满,其价难逃暴跌的命运,由14元跌至6元,跌幅高达133%,排在烂市品种的第四位,创下历史新低。

    松贝(川) 主产于四川阿坝州,生长于海拔1500米—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为我国名牌道地药材之一,完全以野生品供应市场,因其产量很少,致使市价曾高达1400元以上。由于高价,产区大规模无序采挖,导致资源锐减,但近年产区采取多种措施,使野生资源有所恢复,上年产新后,产量较往年有所增加。2008年,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减少,主要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外商订单减少,出口量锐减;价格昂贵,为降低成本,不少用户以低价的平贝、浙贝替代,大幅减少了松贝的用量。需求的减少,产品的积压,导致价格大幅下跌,由1400元,下跌至760元,跌幅为84%,列在烂市品种的第五位。后市走势难以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2009年内行情难以反弹。

    当归(草把) 几年前价格较低,农民少种,市场供应出现缺口,导致2007年市价狂升至37—40元,亩效益超过千元。种植的高效益极大地刺激了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10余个省的药农一哄而上,大种特种,2008年产量创下历史之最。市场没有永远的高价,物极必反,2008年价格暴跌,由33元跌至19元,跌幅为74,列在烂市品种的第六位,产量之多,库存之满,需求之少,将使2009年乃至2010—2011年的市场不会平静,其价还将持续跌落。

    冬虫夏草(2000条) 是21世纪飙红品种之一,产量的匮乏,礼品市场的崛起,加上作用的夸大渲染,导致价格狂涨至15万—20万元,而在一些名牌药店里已经暴升至百万元,引起市场一片哗然。理性的回归,使其销量锐减,惊人的高价,减少了实际的需求量,于是,市价使从上年初开始跳水,由14万元,暴跌至9万元,跌幅为56%,列在烂市品种第7位。由于已识破“庐山真面目”,又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后市走势不容乐观,其价还将大幅回落。

    野菊花(野) 2007年曾一度上涨至30元左右,刺激了广大药商采购的农民采收的积极性,致使产量不断增长。由于高价,药商与药农惜售心理加重,大货压在手里。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价格逆转,压货者纷纷放货,市场爆满,市价由19元,跌至13元,跌幅为46%,列在烂市品种的第8位。

    天麻(新统) 上个世纪70年代无性繁殖栽培成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2002年,全国产量飙升至4000吨以上,导致市场饱和,市价从高价时的300元,暴跌至2003—2006年的30一40元。之后,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价格缓慢上升,但各地仍有种植,产量不减,库存丰盈,终因市场需求不旺,市价再次从2008年初的90元,下跌至年底的62元,跌幅为45%,列在烂市品种的第9位。

    浙贝 主产于浙江,近些年,江苏、安徽、湖南、江西、上海等省市也有少量产出。上个世纪90年代末,结束了野生品供应医药市场的历史,家种品替代了野生品。21世纪后,市场用量锐增,家种品缺口加大,带动行情连年上涨,由2002年前的10—20元,暴涨至2003年的280元,种一亩浙贝当年即可成为“万元户”。暴力刺激盲目发展,种植面积由90年代的1000余亩,狂升至2007年的3万多亩,加上浙江以外的产区,面积已逾4万亩,总产加库存,2008年社会存量高达6000吨左右,但市场只需用4000吨左右。市场经济“赢贱缺贵”市场供大于求,导致行情江河日下,由34元(大统)跌至24元,跌幅为42%,列在烂市品种的末位。产量暴增,库存饱满,行情暴跌的“后遗症”将在药市上蔓延3—5年,后市的价格还有下降空间。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