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气预报将增"食物中毒指数"及时预警食品安全
6月11日报道:上海天气预报中将增加一项“食物中毒指数”。记者了解到,上海已启用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系统,一旦出现中度以上食物中毒风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及时发出预警。
上海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谢敏强下午透露,温湿度等气象条件与食物中毒的发生有着非常高的密合度,为此,上海从6月1日起施行天气预报预警食物中毒。据悉,整个预警系统分为三级,1级预警表示进入高风险气象条件,“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2级预警表示进入中度风险气象条件,“可能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3级是低度风险气象条件,用不着发布预警信号。
谢敏强透露,一旦食物中毒预警等级上升,市民将可通过政府网站、媒体和天气预报获知信息。不过,“食物中毒指数”不会像晨练指数那样天天发布,而要看连续多日的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上海近日气温较低,属于低度风险气象,因此市民还没见过食物中毒指数。”
据了解,根据对历年食物中毒事件的数据分析,上海发生食物中毒多在第二、第三季度,因此,食物中毒预警信息主要在易发生食物中毒气候条件的4月到10月间播报。
链接:上海食品药品监管面临三大考验
上海食品药品安全存不确定因素 监管面临三大考验
东方网记者刘华宾、刘歆、毛丽君、实习生于量6月11日报道:虽然上海食品安全总体处于平稳、有序、可控的状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食品药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谢敏强表示,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考验。
谢敏强表示,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面临的新考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食品消费量大,依赖外地供应多。全市食品消费量大而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较高,客观上给本市食品安全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加大了监管难度。
二是新技术的应用导致了新的监管难题。国外重大动植物疫情的发生,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生产新原料、新技术的应用,使食品安全面临一些新的课题。例如,一些方便食品、保鲜食品和保健品,在生产中使用的新型添加剂、防霉保鲜、营养强化等材料和新型包装材料等没有经过足够的、科学的跟踪测试,降低了食品的安全可靠性。制假售假手段和花样不断翻新,有的甚至运用现代科技掺杂造假,鉴别成本高,增加了监管和打击的难度。
三是食品生产经营规模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在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环节还存在多、小、散、乱、差的问题,食品企业通过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为数甚少,品牌企业则更少。这些难度都要求相关部门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