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后根据这些信息,在网上搜索到一个名为“清华博众”的网站,这个网站的版权所有者是“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但其所显示的办公地点、电话都与水木博众一致。
网页上,除了“清华大学”的标志外,还显示该公司的两种上市产品分别为“博众牌天罡胶囊”和“博众牌安睡美胶囊”,但是,网页上没有“清华脂蛋白”这一产品。
尽管网站、电视广告、宣传材料都宣称“清华脂蛋白”可延缓女性衰老,甚至称“创女性抗衰老第一品牌”,但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其广告批文,看到其批准的功效只有“改善睡眠”、“美容(祛黄褐斑)”,而其产品包装上标示的也是这两种保健功能。
清华大学没有生命科学院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所有保健品广告均须获得广告许可证号才可公开宣传产品。
“清华脂蛋白”产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是“卫食健字(2003)第0299号”。记者在国家药监局的网站上查询“卫食健字(2003)第0299号”的广告批准文号,出现的是“博众牌安睡美胶囊”广告批文。
记者在卫生部网站上查询2003年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名录时发现,获得这一批准文号的也是“博众牌安睡美胶囊”。
对比安睡美胶囊在药监局备份的电视广告脚本,记者发现,其产品包装和市场上销售的“清华脂蛋白”极为相似。
种种迹象表明,“清华脂蛋白”与“博众牌安睡美胶囊”就是一回事。
这一点也得到了水木博众公司销售人员的证实。
8月15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该公司,问为什么在水木博众公司的网站上看不到“清华脂蛋白”的产品介绍,一个自称从事销售工作的人士称:“‘清华脂蛋白’以前叫‘安睡美胶囊’,它们是同一个产品。”
水木博众副总经理王军也在后来的采访中证实了这一点。
“清华脂蛋白”挂着清华大学的名头,究竟是否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产品,它与清华大学存在何种关系?
记者发现,虽然水木博众公司网站上显示的公司办公地点在学研大厦,但该大厦只是清华科技园里的一个写字楼,该写字楼还进驻许多其他企业,但很明显进驻该大楼并不代表与清华大学有任何关系。
记者随后联系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办公室主任潘勋,他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清华大学没有生命科学院!”
他说,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仍然只是系的建制,还没有升格为学院。
“现在这种侵权的事情太多了!”潘勋说,“我明确地说,第一,生物系和水木博众没有任何合作;第二,生物系也不了解水木博众的产品以及它们是否使用了我们的技术。”
但这并不代表水木博众与清华毫无关系。潘勋随后拿出一份协议复印件,这份协议正是水木博众与清华大学一个名为“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签署的转让协议,签署日期为2002年,协议的有效期为5年。
协议显示,这是一份关于转让“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技术协议。记者了解到,“大豆异黄酮”研究项目是由生物系教师张荣庆主持的,并在2001年获得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科技成果鉴定。这份协议签署时,张荣庆正是“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的负责人。
潘勋说,海洋中心和生物系是平级的二级单位,没有隶属关系。而且,“这个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在2005年已被清华大学关闭”。
记者随后与张荣庆电话取得联系,张荣庆告诉记者,这个协议是存在的,但这个协议早就过期了,当时协议上标明的转让费是30万元,但对方后来只支付了几万元。
据了解,在清华大学,任何一个单位对外的技术合作都必须通过学校层面签订合同,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一个二级单位也不例外。但有“清华脂蛋白”消费者曾询问清华大学校办、科研院等多个部门,都称不知晓此事。对此,张荣庆解释说:“当时他(指水木博众的创立者)是我们生物系的学生,他办了一个公司,说需要一个项目,就给了他。”
记者在那份协议上面没有看到清华大学的公章。
张荣庆表示,学校曾专门要求水木博众不能使用清华的名义做产品宣传。
清华大学一个负责知识产权维护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几年前我们就发现了这个公司在使用‘清华’作为产品名称,我们当时就找过这个公司,这个公司当时称要改。‘清华’现在已经作为一个受到保护的商标,没有经过我们授权就使用,肯定是违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