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小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一些药物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中沉积引起神经系统反应。如儿童服用环丙沙星可引起烦燥不安、胡言乱语等精神症状;异丙嗪、氯丙嗪易致小儿昏睡,卡马西平用于癫痫患儿可引起3%~5%的复视,刘典良对20例4~12个月的婴儿因急性腹泻服用治疗量洛哌丁胺,结果发现此药抑制了婴儿的睡眠纺锤 波使脑电图产生异常,而成人则未见此不良反应,所以2岁以下患儿不宜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对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早期中毒反应是很不明显的,尽管此类抗生素近几年已得到了科学的更新换代,但仍然是目前我国儿童耳毒性损害、听力语言残疾的主要因 素。其损伤机理据国外文献报道,未成年大鼠使用治疗剂量的氨基糖甙类药物后耳蜗细胞中引起组织损伤的氧自由基明显增高,且持续停药后4~5天内仍有损伤,间接表明幼年动物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有较高敏感性,也易产生蓄积性损伤。对这类药物耳毒性高度敏感的家族主要是由于其线粒体12SrRNA基因发生1555A→G变异或961位胸腺嘧啶缺失,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故儿科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耳毒性抗生素高敏的家族史,有条件的争取做血药浓度监测或该基因1555和961位点突变检测,一旦出现耳毒性应立即停药,并应用血管扩张剂、能量合剂、多种维生素和钙剂等治疗,以最大程度减少耳毒性损伤。
1.3 肝、肾是药物的主要代谢、排谢器官,由于婴幼儿的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使在酶参与下的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反应能力弱,药物代谢缓慢、血中半衰期延长;小儿年龄越小,不起作用和不成熟肾单位越多,如以内源性肌肝清除率表示,每单位体表面积的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成人的30%~40%,未成熟儿的肾机能则更差。如扑热息痛、茶碱、安定、 氯霉 素等可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较少,而在婴幼儿体内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阿斯匹林(ASP)为儿科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王刚用ASP治疗小儿类风湿关节炎,由于小儿服用时间较长而出 现急性中毒性肝炎的症状和体征,停药后保肝治疗两周,肝功能恢复正常。这提示ASP对小儿肝脏有损害。英、美等国政府提醒12岁以下儿童慎用ASP,特别是流感和水痘流行时,我国政府虽没有限制,但就ASP用于儿童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应引起高度重视。病 毒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和流感、水痘发生时应避免使用水杨酸类制剂。利福平(RFP)引起的 急性肾功能衰竭高度怀疑是患者由RFP引起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导致的。RFP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约25%可合并免疫溶血性贫血;17%的患者可出现血管内溶血;50%的患者可合并血小板减少。因此儿童使用此类药物应慎之又慎。
1.4 小儿的皮肤纤细、薄嫩,富于水分,对药物的通透性高于成人,尤其处于创伤、烧伤时吸收量更明显增高。如婴幼儿用硼酸粉或其高浓度液用于炎症表面可出现呕吐、腹泻,严重时出现循环抑制、休克等中毒症状。故儿科使用浓度应低于5%。此外,小儿粘膜也容易被药物穿透。如阿托品滴眼液可引起全身反应;其它含皮质激素的软膏或霜剂、乙醇、红汞、 酚、水杨酸、抗组织胺药等均易引起小儿的皮肤吸收中毒,临床外用也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