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热议质疑医疗价格上涨

2009-11-26 17:34:26    来源:  作者:

  央视新闻20分:怕就怕诊费提高而药价不降

  央视新闻20分:提高诊费、降低药价,这是一张好药方。

  诊费不提高,就很难全面体现医生价值,自然也就无法提高医生积极性;不降低药价,看病贵就会继续压得老百姓喘不了气。

  愿望虽然好,方向也正确,但是,怕就怕诊费提高了,药价没有降,弄成了公众所担心的“过去从患者一个口袋掏钱、往后改从患者两个口袋掏钱”。如此一来,反倒加重患者负担,让人苦不堪言。

  说到底,关键是药价能不能真正降下去?要想降低药价,需要政府增加投入,保持医疗资源的公益性,同时深化改革,改变以药养医的体制,实行医、药分家。

  诊疗费提高了,医疗质量就能保证吗?

  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同时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的大医院人满为患,平均一个医生看一个病人的时间不到10分钟。那么提高诊疗费之后,医疗质量是否能同步提高呢?不少市民对此提出质疑,担心花了钱,却没有相应的获得。

  市民:提高收费能否缓解“两长一短”问题

  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看病时间短,这“两长一短”是不少市民都有过的遭遇。“每次去大医院看病,总要排一两个小时的队,看病时却只有短短两三分钟就被打发了,连病情都没说清楚,医生就开药、开检查单。”一位市民抱怨说,诊疗费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是否还需要相应提高?”万一出现类似南京某医生玩游戏玩昏了头,竟延误救治时间,导致患儿死亡的惨剧,岂不是悲哀。

  不过话虽如此,仍有市民表示,身体健康很重要,虽然价格贵了点,明知道去大医院看病难,但还是向往之,毕竟大医院的医生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要不然广州市儿童医院怎么看个感冒都人爆满,人家医生常年给小孩看病,诊断、开药都拿捏准些,都是独生子女,谁家不担心呢?”家住海珠区的王女士儿子两岁了,一生病就去市儿童医院看。在她看来,小医院看病不要排队、挂号也便宜,可是有时解决不了问题,让人不放心。别说医生不同,单说检查的设备就不如大医院,检查的结果大医院也都不认。还有市民质疑:如果诊疗费涨了,而药价又降不下来,患者的负担岂不是更重?

  医生:从保证问诊时间上保证看病质量

  “我也想耐心看病,但一天有近100个病人,每人最多5分钟,怎么有时间详细问诊?”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位医生回应说。提高门诊诊疗质量的关键一点是要合理将患者分流,该医生表示,要保证客观的问诊时间,医生才有时间更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并与之沟通,从而提高诊疗质量。

  单纯依靠价格杠杆之所以难以撬动患者分流,是因为相比价格间的差异,医疗机构之间服务质量上的差异实在太巨大了。在广州,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综合性大医院)的实力明显地高于其他医疗机构,吸引了大量的病人,一批批的医生在实践中成为“名医”,医院不断引进和开展新技术,病人愈加集中流向大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校门诊部一医生告诉记者,即便是我们这样有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做支持,门诊量也一般。

  此外,医患关系长期紧张,加上医闹的煽风点火,多位医生表示,这个根深蒂固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缓解,在医生害怕担责任的情况下,即便是服务态度好,也可能是表面功夫,让患者得到快、好、省的治疗,这才是提高诊疗质量的关键。

  建议:建立医患沟通平台,强化医疗质量监督

  提高诊疗费,而医疗服务质量“换汤不换药”,这样的改革很难说成功。鉴于此,有评论建议,监管部门应公布并保障民众投诉的渠道和平台畅通无阻,确保患者遇到医患纠纷时能得到及时公正的调处。通过医疗信息公开,让公众对医疗服务享有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与监督权。更重要的是,在改进医德医风的同时,强化医疗质量的监督与问责,让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考核享有参与权和评议权。

  当然医院也在不断努力,例如之前的预约挂号推行,省人民医院建立的网上预约挂号,就提高了挂号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质量。还有正在推行的《启动临床路径管理计划》,临床路径是针对某一病种的治疗、护理、康复、检测等所制定的一个最适当的,能够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的照护计划。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评价说:这是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又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

  三问“提高医疗服务价”

    23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正式提出医改目标,并明确“提高医疗服务价,降低药品费”的基本方向。

    消息一经公开,“一升一降”是否带来新的费用负担“无底洞”等问题,迅速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服务费上涨幅度有多大?

    时间:上午9时30分

    地点:儿童医院急诊部

    来自北碚区的刘晓玲正带着孩子候诊。

    聊起医改新方向,她说:“想法虽好,但具体实施起来或许就不那么容易,效果恐怕也不见得如人们想象的好。”

    在她看来,服务费上涨并不重要,关键是上涨的空间有多大。“比如,现在看专家号大约20元,今后会不会变成50元、60元?”

    听到这一担忧,周围的市民也议论起来。大家认为,目前上涨的幅度还不明确,如果太多,实际上还是把药价降低的部分弥补了回来。

    “两两抵消,还不是没什么变化”,刘晓玲担心,“药价还有个具体的指标,服务费的弹性可能会更大,搞不好变成新的‘无底洞’!”

    提示:服务费上涨幅度将在物价、财政、卫生等多个部门联合调查、分析之后才能得出,幅度大小需参照多项社会经济指标。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