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控药价”推动医药经营企业的发展

2010-11-01 22:12:58    来源:  作者:

  广东药价“三控” 对经营企业利大于弊

  广东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药品已采取控制最高零售价、实际供货价和流通差价率的“三控”管理,试行期为两年。其目的是鼓励企业生产和供应廉价药,抑制高价药,限制配送药品过程中转手次数,压缩药品流通环节不合理的营销费用,并引导医疗机构减少高价药的使用,减轻群众负担。

  那么,“三控”对药品经营企业有什么影响呢?笔者认为,价格“三控”对医药经营企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总体来讲利大于弊。
 
  首先,规范配送市场,使药品价格走向透明。由于对药品实际供货价和流通差价的控制,使药品在供应、流通和零售三个环节的价差非常透明,减少了商业“过票”、临床营销、医疗返利的操作空间,促进配送市场全面规范。
 
  其次,鼓励经营低价品种,利于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开展。价格“三控”按照药品供应价格高低分别限定不同的差价率(额)和累计差价率(额),越是低价品种,差价率就越大。差价率决定流通企业的收益水平,将促使经营企业加强基本药物的采购和配送,减少高价品种的经营数量和规模,从而有利于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开展。
 
  第三,促进经营业态分化,形成行业分级分类。在价格“三控”体系下,由于大幅压缩了药品价差,原来以高价格高毛利经营为特点的医院资源控制经营商,缺乏必要的代理空间,临床推广难度加大,可能逐步退出药品配送领域,转而向药品代理、药品零售、特殊药品经营、药品化工原料经营、医药营销管理咨询等领域,而以药品配送为主业的医药物流企业将不断丰富品种结构、快速提升配送能力、全面扩充企业规模,将商业市场“快进快出、低价快送”的物流方式移植到医院主体市场,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领域。
 
  第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兼并重组将加剧。医药物流企业全面进入医院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种采购、商品储运、物流配送等能力,完善营销网络,提升服务能力,从而形成行业整合需求,形成以大带小、以强控弱的局面。一些规模小、能力差的配送企业将逐步退出物流配送市场,导致兼并重组加剧。

  新闻链接:药价“三控”控制了谁?药店表示“影响有限”

    记者调查发现,广东药店面对“三控”药价政策,其表现并不像之前所预想的那般脆弱,“三控”对药品零售市场的影响,也不如此前所预想的那般猛烈

  广东“三控”药品价格政策实施已近一个月时间,对当地药品零售市场影响如何?近日,记者通过多方调查采访发现,“三控”政策虽然令药店的一些药品价格受影响,但由于之前的政府指导价与实际零售价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偏离,所以并没有出现药品大幅降价的情况。

  我国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指导价的药品约有2700种,占上市流通的13000种药品的20%左右,且大部分为普药品种。据记者调查,目前在许多大型连锁药店,属于政府指导价的药品,在药店中的占比约在10%~30%之间。虽然不同的药品,产生的利润点不太一样,但总体产生的利润并不高。尤其是品牌药,由于价格比较透明,许多根本就没超出政策规定的价格范围。

  药店纷纷表示“影响有限”

  广东国药医药连锁企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武法告诉记者,在广东国药,属于政府指导价的药品约占其总品类的20%。虽然品种不少,但由于这部分药品向来不是他们利润的主要来源,所以“三控”政策对他们“影响有限”。

  金百合单体药店联盟理事长翁斯春同样告诉记者,在他们所运作的联盟品种中,只有约10%属于政府指导价范围,由于本身的利润就不大,所以也未对联盟的运作构成多大的影响。

  潮州某个体药店老板陈泽华虽然坦言自己并未仔细比对政府指导价,但他相信自己的药价一定低于限价。他举例说,某品牌夏桑菊,进货价是9.7元,但他们只卖10元。他说,虽然普药品种在其药店占比高达70%~80%,但由于当地竞争的白热化,普药品种的价格已趋于透明,只有薄利多销才有出路,所以无论国家政策怎么调控,其价格肯定不会高于国家指导价。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