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药店的盈利能否顶住“三控”管理的压力

2010-12-09 21:22:17    来源:  作者:

  价格受冲击

  除了高毛利的终结,更让药店经营者揪心的是,最高零售价格的控制使药店原有的价格优势顿然失色。按《意见稿》的新政规定,10元及以下的药物,批发环节的差价率为10%,累计差价率可达30%;到了销售环节,医疗机构的差价率为25%,零售药店的差价率为35%。以此计算,一盒出厂价为10元的药物,从厂家到批发商的手上最高可涨到13元,到医院最高售价为16.25元,而在药店最高可达17.55元。

  这意味着,未来医院的部分药品价格可能比药店还要便宜。无怪乎《意见稿》出台后,马上引起了广东药店对未来前景的担忧。

  广东大参林连锁药店有限公司总经理柯康保的观点颇有代表性。他指出,目前药品仍是药店最主要的销售品种,约占70%的比例。虽然政府指导价管理的药品只占药品销售的一部分,但是估计会把药店的平均毛利拉低5~6个点,药店的竞争已经很充分,降价空间不大,这样一来,药店生存将会面临困难。他希望,相关管理部门不要对医院和流通领域实行“一刀切”,或者“给药店一段适应的时间”。

  早在9月中旬,大参林、老百姓、海王星辰、金康等就向相关管理部门提出了关注本地药店生存问题的诉求。而“三控”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一位广东药店老总向记者透露,“三控”的关键是控制供货价,但政策目前只能在省内执行,对于省外的厂商很难一步控制到位,“所以,目前‘三控’还处于试水阶段,未全面展开,估计明年3月物价局会有更明确的指示。”

  此外,有观点认为,药店价格的“失利”也影响到客流的争夺。12月1日,发改委发出通知,从12月12日起,降低头孢曲松等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17大类药品,调整后平均降价19%。这个政策有可能让更多顾客分流到医院。

  洗牌加速

  伴随政策环境变化而来的还有愈加激烈的竞争。事实上,自广东实行“三控”管理后,当地市场格局就开始变化。广东金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浩涛的看法透露了药店的无奈:“政策中对出货价的管控,使得有一定议价资本的大连锁、区域联盟慢慢失去做大做强的优势。”

  但专家分析,尽管大连锁在“三控”前期会受较大影响,但其连锁规模、资本实力、运营架构的优势终究会逐步显露出来,而中小药店可能会逐步遭遇毁灭性的打击。

  事实上,今年9月,大参林正式收购广东柏康旗下50家门店时,就有业内人士猜测,“三控”新政挤压了中小药店的利润空间,加速了市场的汰弱留强。

  盈天医药集团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杨泽表示,面对“三控”下的新环境,中小药店只有通过联盟抱团取暖。“但即使加入联盟,如果没有形成统一的财务处理能力,也很难摆脱不利条件。”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