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求证:业内人士说:出厂价只有零售价的一两成
“实际上什么商品不是这样呢?汽车的零件,几块的成本,卖的话就要几十甚至上百,在各个流通环节中不断加价。”一位自称是医药制造业的业内人士表示:“其实,药厂在供应链中所得利润是最低的,因为出厂价很低。只要到药交会上去走一圈随便问一问就知道了。实际上药品的出厂价格都十分低,只是零售价格的1~2成而已。”
一位姓陆的市民则举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告诉记者:由于家里有小孩,小孩小经常有个感冒发烧的,平时图省事,他一般就在自己楼下买药。有天闲来无事就去询问价格,一盒江中的小儿健胃消食片,最贵的是万和的要五块二,其次是健之佳的要五块,而鑫斛的却只要二块四。
而记者发现,网上类似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不仅仅是不同牌子的同一种药有差价,就连同一个牌子的同种药在不同的药店售价都有不同。前两天一位家住夏园小区的市民梁先生就向本报反映,他在家门口相距不到100米的两家药店里却发现,同一厂家生产的罗红霉素胶囊竟然有近10元的差价。
苏州药房说:从厂到店,中间环节“很多”
记者来到苏州市最大的连锁药店“雷允上”位于道前街上的总店,点名要网帖上提到的某药业集团生产的罗红霉素胶囊和营口宏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乌鸡白凤丸,药店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两种药他们店里都没有货。随后记者又来到了附近的海王星辰佳安店,在了解后发现,仍然没有网上所说的两家厂家生产的罗红霉素胶囊和乌鸡白凤丸。
记者电话联系到苏州市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每种药的进货价和零售价的差价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一般按照原则上来说,应该不可能出现3到4倍这么大的差价。”市场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药从厂家到药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环节,所以我们也无法保证U盘所反映的数据是药的出厂价格,还是药店的进货价格。”
■采访后记
药品价格的秘密别总是被“捡”出来
记者随后又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药价形成机制主要有三种:进入全国医保目录的由政府定价;进入省医保目录的由政府指导定价;其他药品则由生产商自主定价。其中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定价均为药品销售的最高零售价,其制定的重要依据为企业上报的成本信息,相关部门在加上合理的利润之后,从而制定出相应政府定价。
虽然记者多方求证仍未能确定网帖内容真伪,但药品流通环节中的加价却已经是尽人皆知的秘密了。而此前国家刚刚出台的基本药物指导意见提出,要压缩药品流通环节来降药价,确实是抓到了药价高的根子所在。
黑幕需要阳光涤荡。我们希望,药品价格的加价环节,无论合理不合理,都能被药品管理部门公示出来,给大家看,让大家公开地去批评,而不是总这样很偶然地被人在路上“捡到”,在网络上发酵,让网民们义愤填膺却无处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