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难觅限价药品行踪 病根在中间环节

2010-12-23 18:12:17    来源:  作者:

  从12月12日起,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降低头孢曲松等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正式实施,此次调价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17大类174种药品。药品降价第一天,记者走访深圳多家医院和药店后发现,药价闻风而动降声一片。可十天过去了,记者发现部分限价药品竟然悄悄“闪离”药店,很难在药店买到这些重新定价的药品。药店暂时难觅部分限价药昨天下午,记者选取了三种被列入此次降价目录的三种药品,走访了部分药店,竟然是失望而归。记者选取的是辉瑞制药生产的阿奇霉素、西安杨森生产的咪康唑(200mg7)、中美上海施贵宝生产的二甲双胍(500mg×20)。其中阿奇霉素的指导价是73.2元,咪康唑的指导价是19元/盒;二甲双胍的指导价是29.2元。在万泽药房岁宝分店,记者没有找到辉瑞公司生产的阿奇霉素。在华强北的一家中联药行,记者没有找到上述三种药品。记者接连走访亚洲大药房、万泽、深健大药房、宝华平价药行等,结果同样是很失望。

  限价药消失病根在“中间环节”

  《17大类药品降价10天 药店难觅限价药品行踪》引起了市民的共鸣,热心市民纷纷致电,希望能进一步关注药价问题,传达市民心声。

  市民期待真正得到实惠

  市民马先生来自四川,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都70多岁了,由于父母退休很久,一切社保、医保待遇都还在老家四川,父母不愿给儿子添麻烦,因此他们平时感冒发烧时,老人家一般都会去药店买药。马先生告诉记者,父母并不是每次都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价格相对便宜的药品。

  昨天下午,在景田北的一家药店,正在购药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要长期服用一种抗高血压的药,以前这种药的价格是一盒要30多元,现在已经降到了22.1元/盒,但李先生连续跑了几家药店,目前还没有找到这种药。

  接受记者采访时,很多市民都表示:药价降了,对于市民来说自然是好事,降价总比不降好。但受访者大多认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目前的药价仍比较高。

  减少中间环节构建“大物流”

  部分限价药品突然成了市场“弃儿”,消费者买不到,药品企业也不愿意生产。究竟为什么出现这种怪圈呢?国家发改委顾问、深圳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教授认为,出现低价格药买不到的尴尬局面在于销售经营单位认为利润低无利可图,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国世平教授认为,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就是药品流通采购的中间流通环节实在太多,比如每一种药品从研发、生产到上市都要经历生产商、采购商和经销商等层层环节。由于药品从生产到销售,很难直接与消费者直接见面,无法避免层层利益环节。国世平教授指出,虽然药价一再降,由于药品的干性成本太多,但现实状况无法改变。

  国世平教授认为,为了真正让药价改革落到实处,应该建立“大物流”,即现代物流概念,减掉中间成本、取消中间环节。国世平教授说,通过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可以将中间利润还给消费者。据了解,所谓“大物流”,是指企业的自有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以实现更大限度的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减少物流总支出、降低运营成本。大物流受到经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国世平教授认为,“大物流”形成之后,药企能够避免成本过高、中间环节太多等难题,有助于降低药企成本,真正实现药企和消费者的对接。国世平教授认为,还应该在统一药品价格透明、药品招标采购、审批程序等方面在制度上加以完善。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