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经理在药品营销这样的严峻时期,没有扮演好营销经理人“狠”一些这样的角色,导致的结果是:
1、OTC终端起量忽高忽低,随着季节的变化,市场局面打开得非常缓慢,导致许多工作滞后。
2、郝经理并不十分清楚他手下的营销人员真正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存在哪些问题。
3、产品的OTC终端宣传一直不见起色,终端店包装几乎进展不动,看不到企业宣传的东西。
4、领导在检查终端药店时,尤其是一些药品超市,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公司产品在哪里。
5、由于没有严格的奖罚措施,下面业务人员虽然每天在工作,但无工作效率可言,每个人员负责的终端店普遍不能起量。
6、由于郝经理一味的姑息迁就,形成了下面业务人员没有职业危机感,总感觉自己做错了或是业绩没有完成,有郝经理兜着,大家的市场都不好做,需要的支持企业也达不到,而且郝经理不会不重情义,为人做事不是他“狠角色”,所以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当这样的状况持续了近两个月后,郝经理的市场铺货不仅缓慢,而且以前铺过货的医药商业公司和零售终端药店有些不见上量,有些即使上量,也很缓慢。
由于企业的战略是将产品的销售重点在前两年先以OTC市场为主,而后再开发销售费用较大的医疗市场,这样可以使企业的资金压力能够小一些。况且,想要做一个OTC品牌很难,不仅要有适当的广告投放量,还必须有良好的渠道和终端资源。作为中小医药企业的战略决策这样做,我认为是很正确的,可是企业却偏偏将这个重要的市场角色给了郝经理这样一个不“狠”的主,我认为这却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因为郝经理对于营销管理者的角色并没认真的去揣摩和把握,并且他一味的使用“怀柔政策”去带领和管理自己的营销团队,他也不可能赢取那个“跑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