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消费者协会建议消费者在医药、医疗消费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轻信某些夸大其辞的宣传,一些骗局都有所谓的“托儿”在招揽消费者,一定要善于识别这种现象。
二、一定要看所购药品的外包装是否标明了品名、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主治功能以及生产厂家和联系电话,联系电话必须是固定电话,这个电话要拨打核实。最好的办法还是在相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验证。
三、要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国家有关文件规定,任何免费的医药促销,都不能以卖药为实,行使欺骗消费者的活动。只要掌握了这点,消费者都很容易辨别免费活动的真伪。
四、了解基本的医药常识。对于同类药物要从性价比等方面进行比较,这是一个比较节省钱的好办法。
五、不要在促销活动中购买药品,以免上当。要在固定场所购买药品,并要求商家出具凭证。要确保经营者有合法的经营资质,以便日后可以核实、查对。
中“连环套” 近两万元买堆廉价药
67岁的通化市民李先生退休前是警察,对骗子的伎俩很了解,但还是不小心掉进了骗子的圈套,被牵着一步步走进陷阱,近两万元打了水漂。“一个是有病乱投医,一个是没有对广告进行仔细甄别。”李先生说,他想用自己的受骗经历提醒读者,根据广告购药,一定要先到药店询价,避免花高价买回廉价药。
打电话购药进了“连环套”
李先生已有11年糖尿病史,每天要打两次胰岛素。“觉得胰岛素很贵,想省点钱。”李先生说,3个月前,他看到一则治疗糖尿病足贴的广告,以医疗讲座的方式称这种足贴贴上后,便不用打针吃药了。按照广告上的号码打电话过去,对方自称“唐大夫”,询问了李先生的病情后便劝他用他们的药品,并保证不必再打针吃药,糖尿病就能好起来,价格是2780元,货到付款。想到以后就不必再打胰岛素,李先生就打了款,几天后,接到一箱药,里面有几盒足贴和几盒降糖药。
三四天后,“唐大夫”主动打来电话,称还得配点中药降糖药,效果更好。李先生同意了,没过几天,接到几盒中药,1480元。
此后没过几天,“唐大夫”又打来电话,称给他配了3800元的药物,李先生犯难了,“之前买的这些还没用上几天,我手头已经没有钱了。我条件不好,等过些日子凑点钱再买吧。”“唐大夫”似乎很理解李先生,“老李啊,看你挺困难,我们医院有医保,我向院长请示一下,给你办个医保,这样你买药的费用能报销很大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