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1药店超政府限价违规售药

2008-12-30 10:04:40    来源:  作者:

  记者昨日从省物价局获悉,该局近期抽查了52间药店,发现有21间价格违规,其中从化的太平众康药房的药价甚至超过政府限价标准的170%。

  据悉,省物价局于本月18日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四个检查组分赴广州、惠州、清远、肇庆等市对部分社会零售药店药价进行检查。截至12月26日,共检查13个县、镇的52间零售药店,分别对每间药店的近百种药品进行了检查。共有21间药店的37种药品以高于政府规定最高零售价格进行销售,检查组当场责令整改,并依法进行了处理。部分药店违规行为如下:

  ●广州市从化太平众康大药房按每盒13.8元的标准销售田七痛经胶囊(0.4g×24粒),比最高零售价每盒5.1元要高170.59%;

  ●广州市从化棋杆民康大药房按每盒8元的标准销售诺氟沙星胶囊(100mg×24粒),比最高零售价每盒4.6元要高73.9%;

  ●清远市清新县百姓大药房向群店、太平店按每盒8.5元的标准销售阿莫西林胶囊(0.125g×20粒),比最高零售价每盒4.3元要高97.7%;

  ●肇庆市民康大药房按每盒44元的标准销售格列齐特Ⅱ(80mg×60片),比最高零售价每盒21.2元要高107.5%。

  链接:广东药房向两极分化

  在经历了关店、换人、正面与医院开战等一场场赚足眼球的噱头战之后,尤其是经过整整一年多绞尽脑汁的苦苦经营之后,医院药品市场这块大蛋糕依然难以撼动,曾经野心勃勃的大小药店终于开始放弃幻想。目前,广东药房进入了真正的实力拼比阶段。

  部分药房靠租金求生存

  细心的人会发现,今年报纸分类广告中“药店转让”字眼屡见不鲜。尤其是一向行事“神秘”的三九药房挂牌出让,不禁让不少行外人士感到疑惑:药店真的已经到了难以维系的地步了吗?

  记者了解到,药品零售行业竞争加剧、生存日益艰难,除了开店越来越多、大家互相挤压利润之外,还和平价药房的冲击、抗生素限售令以及GMP认证等政策和环境有关。药店行业的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在这样的挤兑中,受影响的主要是单体药店和经营不善的部分连锁药店。对于其他规模比较大的药房,真正遇到困境的,主要还是经营管理不善所致。

  除了三九药房,在广州最早打出平价旗号的“特别大”药房,业内一直在传其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五羊分店,记者看到其药房门店越缩越小,只有一条通道可进店。专业人士说,这是公司分租以获得额外收益的一种方法。

  多元经营并倚重自有品牌

  经过2004年的市场低潮之后,今年部分药房又活了过来,不仅加大了行业的整合力度,而且重新燃起了开店热。

  广州本土的金康、外来扎根数年的老百姓以及深圳海王星辰,都是今年开门店数量较多的代表。

  继去年国药控股让深投公司持一致药业股份后,今年一致药业再次控制国药90%的股权。而之前一直在业内流传将要被卖掉的二天堂同样似乎看见了曙光,近期在广东的不少地方可以看见其新开的门店。

  药店重新活跃的另一个标志是,除了多种经营之外,经营自有品牌快速升温。金康在广州三元里新开的店中,保健品的陈列、品种有了很大变化,格外抢眼。据金康总经理郑浩涛透露:“我们正在探索创立自己的品牌,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来进行贴牌生产。”而一直以传统药材见长的采芝林也开始叫嚷要开卖化妆品。而老百姓大药房则大张旗鼓地开进了广州东山口,在开业之初,就明确表示“药材会有自有品牌”。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平价药店其实也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它是通过减少药品从生产到销售的中间环节,来压低药品价格。而经营品种的求全求新势必使自身的进货渠道复杂化,从而增加经营成本,丧失在成本结构方面的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连锁药房盯上自有品牌以及化妆品的深层原因。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