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卿价格行情-2009.3.2-市畅价升

2009-03-02 16:01:18    来源:  作者:
    徐长卿为我国传统中药材,自2006年走出低谷后至今,连续3年持续走强,药市呈现购销两旺,大货走动畅快,销量增加,批量交易活跃,价格上涨,涨幅较大的态势。但因野生资源枯竭,家种产量逐年减少,各地库存空虚,市场供给缺口加大,拉升行情继续上涨,已成为药市众商争购的热点品种之一,引起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的极大关注。大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徐长卿市畅价升的原因与后市将走向何方。

    前不久,笔者对徐长卿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做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道如下,仅供业界同仁参考。

    一、需求:用途不断拓宽,需求连年增加

    徐长卿为萝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根茎及全草入药,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东北三省较多,早年以野生品供应市场。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镇痛,驱寒散瘀。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寒性腹痛,腹水胀满,神经性皮炎,湿疹,风疹、寻麻疹等症。由于徐长卿独特的疗效和用途的拓宽,我国众多制药厂以徐长卿为主要原料成分开发生产了几百种新药、特药和中成药;

    我国数以万计的医疗单位将徐长卿广泛用于处方;各地药材公司、药店、饮片加工企业等单位,大量经销徐长卿。

    那么,我国医药市场每年对徐长卿的需求量究竟有多少?据一项专题调查显示,我国医药市场对徐长卿的需求量逐年增加,2003—2004年为2000吨,2005—2006年增加至2500吨,2007—2008年持续增长至3000吨左右。

    二、供给:野生资源枯竭,家种产量萎缩

    据对徐长卿产地调查,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供应医药市场上的徐长卿完全依靠野生资源。但进入21世纪后,全国各地兴起采矿、修路、建房、造林、垦荒、放牧以及兴建旅游区和开发区等人类活动,导致徐长卿生长环境遭到极大地破坏,野生资源逐年减少,近年已趋枯竭;同时,由于1996年的50元(千克价,下同)高价,极大地刺激了产区群众一哄而起,年复一年的滥采滥挖,更使野生徐长卿产量雪上加霜。从2005年起,主产区东北三省为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实施了野生药材采运许可证的规定,无证严禁采运野生药材,也使野生产量减少一部分。据估算,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野生徐长卿的蕴藏量多达12—15万吨以上,进入21世纪后锐减至5000吨左右。

    在野生产量逐年枯竭的同时,家种产量也呈连年萎缩之势。据调查显示,上世纪90年代在利益的驱动下,产区群众盲目发展种植徐长卿,种植面积由500多亩,骤增至5000亩以上,产量也由年产250吨,锐增至2500吨,到2000年产量再增至3500—4500吨左右。盲目发展导致烂市,价格由1996年的50元,下降至1998年的28元,再降至2000年的5元左右。“药贱伤农”,农民种植徐长卿得不偿失,种植面积一下由沸点跌至冰点,直至坠入谷底,产量由2000年的3500—4500吨,下降至2007年的1500吨左右,预计今年产量只有1000吨左右。

    三、后市:短缺已成定局,后市的价格看涨

    今年徐长卿的产销形势已趋明朗:总产量约2000吨(野生、家种各1000吨),市场需求3000吨,供需缺口1000吨左右。

    徐长卿供需缺口已成定局,短期难以缓解 ,矛盾日趋尖锐,已引发连锁反应。一是产地种植逐步开始恢复,种植面积缓慢上升;二是各地库存大幅下滑,已呈空虚之势,安国、亳州、荷花池、三棵树等一些药市库存量多者百余吨,少者十余吨,最低者仅为1吨左右;三是由于产不足需,产新期间多商急赴产地争购,一些庄家大户不惜重金囤积,许多药商和药农惜售,更使货源雪上加霜;四是在全国药市上,价格连续3年上涨,2006年全草价由5元,上涨至7.5—8.5元,根统货由7—8元,上涨至12—14元;2007年又分别上涨至13—14元和18—21元;2008年以来,市价再分别攀升至14一15元和20—25元。

    据业内资深人士分析后市称:据估算,徐长卿的年产量每年将以500吨的速度递减,到2009—2010年年产量将降至1000吨左右,按今年市场需求量3000吨计算,届时全国将缺口2000吨左右,而野生品已趋枯竭,家种产量杯水车新,后继乏力,资源告急已是大势所趋。徐长卿供给短缺,缺口蕴藏商机,后市行情持续上涨已成必然。

附:近期各药市价格情况

 徐长卿根价在14~15元,带苗的统货价为8~9元。 山东平邑 2009-01-13

 市场统货佳在12元左右,全根售价为18元上下。 亳州药市 2008-12-17

 现全颗货收购价10元左右、根15元左右。 辽宁绥中 2008-11-20

 现全草统货市价12~14.5元左右,全根20~25元。 三棵树药市 2008-11-12

 徐长卿全草统货市价13.5元左右,全根18元左右。 亳州药市 2008-11-05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