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福建省内的医药类高校不多,主要是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几家卫校,能提供的医药类人才有限;另一方面,大部分卫校的毕业生会被医院、诊所“分流”掉,来药店工作的人数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而因厦门医药行业尚未出现龙头大企业,难以吸引省外的医药学校学生。
为此,好又惠连锁药店于今年2月份开始,推出“店长培训式学院”的培训计划。据沈燕元介绍,此“学院”重点以实战和体验为主,以公司旗舰店作为培训基地,每个学员培训时间为2~3个月,进行军事化训练。培训1个月后,每人轮流当店长1周,考试以实战为主。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已有两期共18人的店长、经理走上了岗位,解决了药店核心人才的问题;而对于基层的营业员,则通过与省内外高校合作、网络招聘等途径来实现。
“当然,招聘到员工并不意味着已经解决了人员瓶颈。由于药店人员的流动性大,稳住人员才是最重要的,而待遇只是其中一个留住人才的措施,不少员工更注重自身有无发展空间,只有给予他们一定的发展空间,结合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真正地留住他们。”沈燕元如是说。
有意思的是,虽然好又惠等平价药店纷纷感叹“人才荒”,但作为厦门老字号的鹭燕大药房却显得从容淡定。在采访中,鹭燕大药房总经理朱明国表示并不担心招不到营业员,甚至用了“多得要死”来形容人才的富余。他说:“我们和省内外的高校挂钩,很多学医药的大学生都过来了,人多得要死。一个药店吸引人才,靠的是综合实力、企业文化、待遇福利等因素。”
惠好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宣传负责人吴文东也表示,厦门的情况只是特殊的个案,并不能代表整个福建,更不能代表全国的现状。其认为,“厦门目前店员短缺,只是当地的几家连锁公司正好凑在一段时间开店而导致的暂时的、区域性现象。目前,在福建乃至全国,整个行业人才的供求关系还是基本平衡的,甚至常常有一些药师朋友打电话给我,希望到药店来工作。”他认为,目前,厦门的零售药店市场比较规范、稳定,只要做好门店的人才储备工作,相信人员短缺的现象很快就会过去。
记者手记:“人才荒”背后的玄机
零售行业人才流动性大,这是业内不争的事实。最近,在厦门的零售药店圈更是集中上演了一幕“求才若渴”景象,本地几家连锁药店纷纷为自己的店员涨工资,幅度从10%~20%不等,生怕被其他忙着开新店的连锁“挖角”。
药店缺人才,这是历来就存在的事情。作为人口只有200多万的经济特区,厦门本地人少,外来人口亦不多,因此人力问题更加突出,当中尤以缺执业药师为甚。据悉,厦门本地药店共有800多家,执业药师仅300余人,而且相当一部分都不在药店终端工作。所以,缺人才,这是老生常谈,真正让笔者关注的是,这种“人才荒”何以在此时此地又如此密集地呈现出来。
厦门市场是否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扩张?这是盘旋在头脑中的第一个问题。虽则遭遇金融危机,不少企业都表示要以蛰伏为主,但从理论上讲,厦门这块市场依然拥有不少扩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