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小水蛭价格持续上涨2009.5.31

2009-05-31 11:31:45    来源:  作者:

    据笔者对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东北小水蛭(以下简称小水蛭)价格走势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自2007年起至今,连续3年价格上涨,涨幅较大。进入2009年,小水蛭的市场批发价(全国平均价,下同)已高达180—190元(千克价,下同),同比升幅67%,走在动物类药材的前列,其地位几乎与关内大水蛭(以下简称大水蛭)并驾齐驱。

    价格的“三连冠”使小水蛭成为药市的一个亮点,引起药厂、药企、药商与药农的极大关注。关注的焦点是:小水蛭昔日无人问津,近年缘何逆势而上?2009年之后的走势该是怎样的?对此,笔者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是:资源短缺,产不足需,后市走强,价格看涨。具体走势浅析如下:

    一、市场轨迹

    小水蛭完全以野生供应医药市场,纵观其市场轨迹,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的2008年,小水蛭历经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90年代末期):市场无人问津。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东北三省各类水域的生态环境尚未遭到污染,野生小水蛭遍布大江大河、小溪沟岔、水塘水库和鱼池稻田等处,产量颇丰。但由于市场无人收购,产区群众不将其作为商品捕捉出售,反而作为害虫将其丢弃或任其生长。

    第二阶段(2000—2006年):市场开始动销。进入21世纪后,我国医药企业迅猛发展,加之我国老龄人口逐年增加,心脑血管患者上升,市场急需以小水蛭为原料的心脑血管药品,药品产量呈逐年增长之势,又因为大水蛭供不应求,各医药企业开始启用小水蛭作为替代品,用量亦呈升势。据估算,这一阶段各家药厂在东北产区收购的小水蛭总量已达到10吨左右,实现了商品小水蛭由市场无人问津,到零的突破,众商肯定了小水蛭在药材市场上的“地位”。

    第三阶段(2007—2008年)市场逐年升温。由于国内外市场对大水蛭需求的逐年增加,大水蛭产量下降,供应缺口呈逐年加大之势,小水蛭乘势而上,市场需求量逐年升温。据估算,供应市场的小水蛭总量由2006年的10吨左右,2007年增加至20吨左右,2008年攀升至50吨左右,创下历史之最。

    二、市场现状(2009年)

    1.产量下滑。市场需求增加,带动小水蛭价格上涨,极大地刺激东北三省产区群众捕捉小水蛭的积极性,每当产销季节,产地群众一哄而上,不分昼夜地捕捉,由于连年无须捕捉,使小水蛭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产量逐年减少;与此同时,小水蛭赖以生存的江河、水库、池塘、稻田遭到严重污染,也使产量雪上加霜。据估算,今年小水蛭产量将减少至30—40吨左右,同比减少10—20吨左右。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