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服五类药需谨慎
老年人应少吃安眠药、止痛药、抗菌类药、中成药及补药,以免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失眠或早醒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很多人选择服用安眠药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长期服用会出现头昏、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久服还会出现药物依赖性和成瘾。
还有很多老年人对疼 痛的敏感性较低,出现疼痛时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但如果此时还服用止痛药,有可能延误病情。而且去痛片、消炎痛等药会对胃黏膜产生破坏作用,多服、久服都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或胃穿孔。
有的老年人服用抗菌素的次数也很多,尤其是在肺部感染、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但如果不能确定是哪一种细菌感染,有针对性的服用,或者只要有炎症就吃抗菌素,会产生耐药菌群,或导致菌群失调,甚至双重感染,加重病情。
不少老年人很迷信服用中成药和补药,以为它们对人体有益无害,其实,"是药都有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而且许多补药,如人参、鹿茸,正常人吃了都会引起血压升高、鼻腔或牙龈出血、胸闷、腹胀等不适症状,何况是老年人,因此服用补药也要对症。
链接:老年人用药四原则
由于各器官贮备功能及身体内环境的稳定机制随着年龄而衰退,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明显下降,许多老年人因用药不当而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专家建议老年人在用药时要注意五个"原则"。
先用食疗,然后再用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因此,有病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的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选择用药物治疗。
先用成药,后用新药
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来说它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毒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所认知。因此,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
先外用,后内服
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可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最好不要内服消炎药。
先内服,再注射
有些老年人只要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注射针剂病好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液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的安全。因此,能用内服药物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注射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