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 食补比药补更安全
2009-07-13 16:47:40 来源: 作者:
白领李小姐,今年30岁,上楼电梯,出门打车,每日活动量极少;再加上,大城市的工作、生活节奏都很快,终日呆在商务楼宇里“拼命”,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晒太阳,缺乏维生素D。一向追逐时尚的女性还非常注重体形,为减肥或保持良好身材,往往在饮食上过分挑剔,结果营养失调,饮食不均衡。加之,部分现代女性还嗜好烟、酒和咖啡等,才30岁出头的女性,就开始出现骨量下降,甚至进一步出现了便秘、高血钙、胃口差、体重下降、倦怠等不良现象。 李老师退休时,身体刚好进入更年期,常常没精打采。在公园锻炼的她结识了一帮老姊妹,得知情况后,这些老姊妹纷纷劝她补钙,说这样一来可以改善骨质疏松,强身健体,二来可以延迟停经时间,有利于美容。想到自己夜间经常小腿抽筋,李老师觉得很有道理,也开始吃起钙片来,每天一颗,还经常买骨头炖汤喝。李老师这一补就坚持了一年多。本该越补越精神才对,可上个月开始,李老师却出现了头昏、嗜睡的情况,老伴劝她看医生,但李老师觉得天气炎热,头昏是正常的,也没有在意。前天晚上,李老师觉得身体不舒服,吃完晚饭就休息了,半夜忽然出现呕吐、出冷汗、意识模糊,一家人吓坏了,连忙拨打120将她送到第一医院。结果,头部CT检查发现,老人小脑干部出现大面积梗塞,立刻收治入院治疗。 研究发现,大量补钙会对血管健康产生副作用,临床上,专家曾对1471名更年期后、平均年龄74岁的健康女性进行跟踪研究,给其中732人每天补一片钙,另外739人则不补钙,追踪观察了5年。结果专家发现,补钙的女性患心脏病、脑血管病的更多。“这是由于补钙使血液中的钙含量增加,从而加速动脉中沉积物的形成,因此可能导致心脏病、脑病的发生。” 专家:食补比药补更安全。“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大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 中华医学会上海骨质疏松学会主任委员、华东医院临床实验室主任朱汉民教授告诉记者:“女性到了40岁以后,每年人体会丧失骨质大约为1%,30岁以上的女性就应该注重补钙。”“隐形杀手”骨质疏松症,因其并无明显早期症状,在临床上约有75%的病人没有得到好好治疗。 但专家同时指出,单纯过量补钙,很可能“钙中毒”。不仅不能达到预防骨质疏松,保护骨骼的目的,还可能会导致骨折率上升。对于单纯性补钙,人体的吸收量至多只有30%至40%。如果缺乏维生素D,或者肝肾无法顺利把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食物中的钙就不能被有效吸收。即使吃再多的钙,中老年人也只能被白白排出体外,造成浪费。可以说,钙和维生素D的关系就像“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但过度吸收维生素D,再加上大量补钙,导致的后果可能就是钙被过度吸收,甚至还可能引起体重下降、倦怠、胃口差和便秘等。 补钙要定期监测、随访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第二军医大学卫生教研室主任郭俊生教授特别强调,女性因月经、怀孕、生产、更年期等,都会造成体内钙质大量流失,仅靠日常饮食获取的钙远远不够。资料表明,中国人缺钙不仅很普遍,而且相当严重,女性尤甚。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人每天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维生素D每天摄入量是0至10岁为10微克,11岁至49岁为5微克,50岁以上及怀孕中后期、乳母均为10微克。因此骨质疏松预防要尽早,女性从30岁就应补钙。 但朱汉民教授提醒,补钙却不能盲目、过量。女性在35岁至45岁,可进行一次骨密度测试,及时保护自己;而绝经后,建议每年检测一次。专家同时还建议,补钙最好要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千万别落得个补钙不成反“中毒”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