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活血化瘀者,如复方丹参片及滴丸、速效救心丸、心可舒片、步长脑心通、通心络胶囊、山海丹胶囊、金泽冠心胶囊等。
重在芳香温通者,如冠心苏合丸、麝香保心丸、心宝、苏冰滴丸等等。
重在扶正宁心者,如心元胶囊、养心氏片、补心气与滋心阴口服液、生脉饮口服液、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
活血化瘀药侧重血液流变学的改善,而芳香温通药则侧重对血管的作用和保护。在病人出现心绞痛发作时多选用芳香温通、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但此类药物药性走窜,易化燥劫阴,伤人正气,故一般在病人症状缓解后应减量或停药,即中医所谓的“中病即止”。 冠心病患者如出现心悸、心慌或易惊时,辩证上要注意是否兼有心血虚或气阴两虚,因为心慌或易惊多见于虚症,而淤血则属于实证。所以这类患者应选用益气养阴的中成药如补心气口服液、滋心阴口服液等。
另外合理选择中成药还要遵循“六因制宜”的原则,即:
因人制宜——应分清年龄、性别及体质因素,如性情急躁者,多以胸痛为主,可选用活血化瘀为主的药品,如心可舒、山海丹等;体质虚弱者,多用扶正宁心类药物,如心元胶囊等。
因地制宜——根据地形气候差异,适当选药。如北方偏寒,心宝(含鹿茸、附子、肉桂等温燥之品)比较适宜使用;而南方偏于湿温之地,心元胶囊、参麦液比较适宜。
因时制宜——根据四季气候特点,结合人体与药性的差异选药,如夏季心绞痛发作宜用通脉的药物,如速效救心丸等,而金泽冠心胶囊则四季均可运用。
因病制宜——冠心病常合并有其他疾病,要尽量选用“一专多能”的药品,如合并高血压、中风时,可选用脑心通及银杏天宝等。
因证制宜——中医历来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病分证型、证有差异,应在医生指导下,按证选药,如气阴两虚型宜用补心气与滋心阴口服液等。
因药制宜——要选择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的药物,而且剂型适宜,如遇急重症时,选用针剂或速效制剂,如参麦针、复方丹参滴丸等。
中成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及潜在的危险性,不可随意乱用,如活血化瘀药对有出血性脑卒中史,或冠心病患者脑部检查发现有先天性血管畸形、动脉廇等情况时,应慎用或忌用活血化瘀药,以防脑血管破裂而导致脑出血。而芳香温通药如麝香保心丸,因药物中含有麝香,故妊娠妇女禁用。所以我们说,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亦应遵循中医治疗疾病原则,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色,否则不但不能治好病,有时反而延误病情使疾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