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的价格将强势上涨

2008-06-03 12:59:02    来源:  作者:

    肉苁蓉具补肾、壮阳、润肠通便的独特药效。最近发现,所含苯乙醇苷、苷类化合物在治疗老年性痴呆症、调节免疫力、抗衰老方面有显著疗效,加之保健、美容产品的开发,造成对原药量的需求猛增,导致药材价格在近10年来上升400%—500%,每公斤干品抬升至90元左右。利益的驱使,使采药者不辞辛劳危险,深入到药源地滥采药物,导致药物资源急速枯竭。内蒙古西部原为药材主产地,目前已严重衰竭,只有极少量药物供应。新疆分布区已成为主要药材供应地,亦由于滥挖, 分布区也已极度萎缩,其中准噶尔盆地西部的甘家湖一带,在20世纪60年代,当地居民点周围随处可见肉苁蓉开花结实,但经连年强度滥采,目前,肉苁蓉已远离居民区而收缩至人迹稀少的艾比湖东侧的湖滨地带,产量也急剧下降。

    肉苁蓉是通过种子而实现寄生。寄生体在梭梭等荒漠植物根部实现寄生后,在地下缓慢发育。从种子转变为寄生体的次年(指在梭梭根上寄生的情况)起,每年4—5月间,在当地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左右,寄生体的一些芽体迅速发育成肥大的肉质茎连同其顶生花序伸出地表,随之开化结实。采药者通常在肉质茎迅速发育时,根据表土被顶裂的状态、或花序伸出地表时即行挖采。众多的采药者轮番搜索,产区的男女老少一哄而上,采取地毯式的滥采滥挖,甚至掘地三尺将老根和幼苗统统挖走,如此连年循环不已,致使野生产量每况愈下,几近绝迹。出土的植株未被挖掘而正常开花结果的可能性极小,更难保障种子成熟。如此强度滥挖,势将断绝种子的补充。近来一些资料表明,种子可以潜藏在土体多年而仍能保持萌发能力。但种子库若持续消耗而无新的种源补充,势必造成种源枯竭而至分布区瓦解。

    肉苁蓉商品来源于野生资源,由内蒙古 、新疆等地提供。新中国成立后列为三类品种,由市场调节产销。40年来,肉苁蓉销售稳步上升,收购略有起伏,70年代初期有所下降。目前国内外市场对肉苁蓉的年需求量大约在3000—3500吨左右。50年代至60年代,肉苁蓉商品主要由内蒙古提供 ,一直产大于销,市场供应稳定增长。1970年至1975年,由于连年采挖,内蒙古产区资源减少,新疆的肉苁蓉资源尚未全面开发利用,出现收购下降的趋势,但商品库存比较充裕,市场供应仍略有增加。以后,随着新疆肉苁蓉逐渐开发,特别是新疆南部的管花肉苁蓉为市场接纳后,收购量明显增加,1978年以来,年收购量一般在40—50万公斤。销售量也相应增加,但是,后备资源却潜在着较大的危机。长期以来,肉苁蓉的分布区域和资源蕴藏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一,梭梭林的分布面积逐渐缩少。由于连年干旱,使大片梭梭林死亡,加之附近居民因缺燃料,用梭梭、红柳作柴烧,大量砍伐。没有梭梭林,肉苁蓉便成无本之木。其二,梭梭林减少,影响了生态环境,制约着肉苁蓉的生长。荒漠戈壁滩,气候干燥,沙漠表层水分条件很差,生态脆弱。而肉苁蓉种子细小,胚乳不发达,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不能满足。因此,相当数量的寄主根上无肉苁蓉寄生。其三,抬价抢购,加剧了资源的破坏。有的地方采挖后,不填土,不引河水浸灌,不保护寄主根部,破坏了肉苁蓉的寄生点,直接影响了来年产量。因此,肉苁蓉的分布区域由内蒙古逐渐向新疆收缩。名扬海内外的优质内蒙梭梭大芸,日趋减少。 进入21世纪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需求逐年增加,但野生资源连年匮乏,市场供应每况愈下,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价格持续攀升。2000—2001年淡统市价为25—30元(千克价,下同),2002年上涨至35—40元,2003年又涨至40—45元,2004—2005年再涨至45—50元,2006—2007年已攀升至65一70元,有些药市已涨至85元,其中选货涨至90—100元。目前正值产新,多商关注之中。7—8成干度统货70元左右。新疆产地为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管理力度,市场不见新货上市,价格稳升。

    肉苁蓉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地区各国每年都从我国进口大量的干品肉苁蓉。我国港澳台市场每年也大量从内地选购肉苁蓉。据有关媒体报道,我国每年出口到国际市场上的肉苁蓉数量逐年升温,2002—2003年为200—250吨,2004—2005年为400—500吨,2006年增加至650一700吨,今年出口量预计达到800—900吨左右。 由于肉苁蓉药用、保健和食用价值很高,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需求逐年攀升,而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供需缺口逐年加大,加之近几年各大药市、药厂、保健品生产企业及各地药材公司、药店、中医院(所)等各类用户和库存已基本消化殆尽,有些药市已呈零库存,产地多年无大货供给,导致全国库存凸显空虚,供不应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肉苁蓉后市走势将会持续看好,市价将节节攀升。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