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价格难降的原因分析

2010-03-31 22:45:43    来源:  作者:

  “应赋予药师职责来监管大处方泛滥的情况。”吉林省政协委员安有良说,为遏制不合理用药,应提升药师的地位,将药师从配药、发药的角色,转变为监督医生开药的“防火墙”。

  “看个小感冒,医生能开两三种药,使用昂贵的抗生素动辄百十块。”安有良表示,医生滥用药、开贵药是造成看病贵的直接原因。

  安有良介绍,医生成为处方的全权主人,掌控用药权后,对医生用药的合理性则缺乏有效监控。患者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医生开出的处方药,对患者的病能起到怎样的效用,是否是最经济合理的,往往只能由医生说了算。而药剂师则边缘为“发对药、发对人”,打打下手。

  他认为,药师的职能有待转变,不能再是过去单纯的药品采购员、发货员,而要回归“药师”本来职能:监督医生开的处方,既要保证医生开的处方能对症,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还要监管医生不能开大处方、滥开处方,纠正不合理用药,促进合理用药。

  他建议,应赋予药师处方点评权,对门诊处方和临床用药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滥用药,采取全院公示的方式进行点评,提醒当事医生规范用药。

  ■看小病社区医疗是首选

  目前,人们大医院扎堆看病的现象非常普遍,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大医院的过度推崇以及社区医院自身软硬件的不足。因此解决看病难问题要从患者和社区医院两方面着手。

  河北 林慧芳:实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社区卫生服务是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功能“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基层卫生机构。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仍有一些原有的计生站、街道卫生院、防保站并未并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林慧芳建议,整合卫生资源,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区域,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引导居民在社区首诊,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

  村卫生室(所)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负责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和转诊服务。目前,全省范围特别是一些贫困县、山区县内尚存在不少“医疗空白村”。林慧芳建议,尽快制定“医疗空白村”卫生室建设规划,确保实现2011年全省所有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

  云南 庄晓东:社区医院要建立自己的口碑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庄晓东认为,社区医院要注意建立自己的口碑,这是吸引市民去看病的重要原因。单价格便宜但看不好病是不行的,在病患心里,价格还是处于其次。另外,政府可以用一些方法引导大医院的医生或专业医生到社区医院去坐诊,提高社区医院的服务水平。同时,政府要对一些由厂矿医院、赤脚医生、退休医生等转换而来的社区医院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培训这些社区医院的医生,使其能够达到社区医院医生的标准。

  重庆 刘群:小病到小医院全额报销

  官方表示,去年底重庆市已经实现医保全覆盖,但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而对于医院而言,大医院打拥堂,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现状也愈演愈烈。
“现有的医疗体制,并不是在协调国家财政的投入,而是在用力控制医疗患者的报销金额!”重庆市政协委员刘群提出,该按照不同等级的医院来执行不同的报销比例,越是社区小医院,报销的比例越大。

  “现在分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其实很不科学,应该按照功能来划分。”刘群提出,可以将现在的医疗机构分为:基本化医院、专业化医院和特色化医院,病人根据需要选择医院。此外,刘群认为小医院的报销比例应该更高。他提出,如果只是看一个小病就跑到三甲医院,那么就基本不予报销,同样的病到小医院看,则给予最高100%的报销。

  政府声音

  黄洁夫 改变百姓就医方式

  对于临床路径,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解释,对于普通患者,“临床路径”就是解决两方面问题,一个是如何去就医的问题,一个是进入医院后怎么接受诊断和治疗。

  “现在很多患者去看病,只知道医院的名字,都跑到有名气的医院去。实际上每个医院都有各自的特点,小病首先到基层的医院就诊。”黄洁夫认为,就医的途径必须将整个医生体系建立起来,包括全科医师、专科医师、住院医师等,将来社区医生是全科医师,并不是看小病的“小医生”。

  临床路径的第二方面是进入医院后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程序,黄洁夫介绍,今后的方向是规范化的治疗,对一个病,做什么检查、怎么科学诊断、如何选择治疗方式等都将有据可查。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