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担心,低价位是不是就意味着低质量?药品、医疗设备是不是都用大医院淘汰掉的?对此毛群安的回答是:不可能。平价医院的经济支撑,实行收支两条线,要通过政府加大投入的办法来解决。根据对现在一些济困医院、惠民医院的了解,这些医院现在已经开展的这些项目,基本保证了低价位但医疗质量不低,而且平价医院的医生会给病人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他同时表示,如果平价医院出现医疗质量问题,卫生部也会及时监管。
赵志疆:“平价医院”如何一路走好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河南6个省辖市的试点单位已实施了一个多月,记者采访发现,一方面市民真正感受到看病确实比以前便宜了,同样的病要节省100多元;另一方面,多家医院表示,因这项改革,每个月至少“亏损”20多万元。某医院相关负责人透露,“补贴再不到位,职工发工资都是个问题,恐怕多家医院都要上调药品价格”。(详细报道见A06版)
在公众眼中,公立医院是非营利性的,本身就不应该高收费;而公立医院的日常运营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难题。其中根源就在于,公共卫生投入不足,而且分配极不均衡。由于卫生投入不足,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有利于医院改革与发展的筹资机制,从而使医院生存环境恶化,因此导致医院的公益属性与市场化生存方式发生严重分裂。在片面强调市场化的一边倒局面下,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名正言顺地追逐利润,从而导致了医疗费用的逐步攀升。因此,看病难、看病贵其实是一种“医疗体制病”。
降低医疗费用是老百姓的实际需求,而满足老百姓这一需求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有质量的医院来为之提供医疗服务。不过,如果卫生投入不足的矛盾依然无法得到实质性解决的话,医院到底应该如何在为老百姓提供廉价、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保障自身的正常运营以及健康发展呢?建立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挤出药价中多余的“水分”,其制度预期当然美好,但前提是应逐步加大医疗卫生投入,而不是医院发展有困难就将包袱推给患者,而患者不堪忍受之后再将包袱卸给医院这样一种“历史重演”。
要想保障医院的公益属性,使之真正造福于民,首先就要医好“医疗体制病”;而要想让“平价医院”能够大规模涌现,就必须要加大医疗卫生的政府投入。令人欣慰的是,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资金在陆续到位”。实际上,这正是基本药物制度能否执行到位、“平价医院”能否一路走好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