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虚高究竟是谁的责任?医药如何改革才能令大家都满意?面对这些问题,中国日报网联合新浪网连线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暗访记者知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朱恒鹏,讲述药价虚高调查背后的故事。
主持人王莹:医药改革是不断地在进行,但是成效有多少?今天我们特别连线两位嘉宾来跟我们谈一下这个话题。一位是来自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朱恒鹏朱老师,另外一位来自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暗访记者知行。
患者对药品没有太大的选择权
刚才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朱老师您认为我们医疗改革一直在改,每年两会都是重点话题,您觉得成效如何?
朱恒鹏:我们从改革开放80年代开始,就在进行医改。去年3月份两会以后,出现了新医改方案。应该说这30年来,伴随着其他方面的改革,一直在做医疗体制改革。但是从成效上看,目前百姓很不满意,到现在反映是“看病难,看病贵”。
但是医改,应该说全世界都是难题,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疗体制,老百姓是普遍满意的。因为这里涉及到医疗本身的特征,我们对健康和生病非常重视,而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健康和生病看得会越来越重,那么我们对医疗的需求,始终是超过医疗服务的供给以及我们经济的实际能够支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总是感觉到,或者是支付不起医疗服务,或者是觉得医疗机构的服务不满意,这应该说是行业的特征。这个行业很难像其他一些行业一样,让老百姓普遍满意。
主持人王莹:我们看到《每周质量报告》你的一期片子引起很大的反响,曝光了药价虚高的问题,为什么你这个时候报出来了?
知行:这个节目,我们是在春节前就已经策划做这期节目,是我们光说目前药价高,为什么说这么多年还这么高?我们想找一两个品种或者几个品种,从各个环节,价格的变化来反映出药价它的成本到底多少钱,为什么一个药这么贵,贵在哪里?我们要告诉观众,告诉老百姓,这个药为什么这么贵。
主持人王莹:这是大家在医疗改革之后一直追问的问题,改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我们还是看不起病,吃药还是吃不起,你发现是什么样的问题呢?
知行:只要医院卖药,药价不贵是不可能的。这个芦笋片医院不是一直卖213,中间卖过160,可是之前一个月才卖50瓶。这个价格一变成213元之后,一个月就卖了500瓶。一下涨了10倍,变化特别大。医院一个是加成,加成15%,导致他肯定会卖贵药。第二是得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医生才会开这个药。但是医生具体拿没拿这个回扣,我不清楚,现在了解情况是,他们调查组一调查以后,有人主动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