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控”卡点压药价 或致药店倒闭潮
从生产厂家到经销商再到两类零售终端,广东整个医药产业链将要因为下个月开始实施的一个政策“抖三抖”。
广东是全国唯一的医药价格改革试点省,此次加快药品价格管理改革步伐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严格执行药品“三控”管理政策,近日,广东省物价局发布消息,该政策从9月1日起,试行两年。
医院药价将比药店更低?
记者了解到,根据新政,凡到广东市场销售的政府定价药品,均要受“三控”控制,即控制最高零售价、实际供货价和流通差价率。而在到达零售环节时,医院售药差价率将较零售药店差价率的35%再低10%,也就是说,将来部分药品在医院开可能比在药店买还要便宜。
广州市红会医院副院长李庆丰告诉记者,“暂时对这个政策还不了解,但是感觉这个不同的差价率执行起来会比较难。”不过不管药品价格怎么降,目前医院是“以药补医”的现状,如果药事服务费等补充方式没有真正实行,只是一味地降低药品价格,则不利于医院的发展,医院如果陷入亏损状态,也将无法运营下去。
也有人指出,如果今后到医院买药比药店还廉价,就会导致患者更倾向于往医院看病,这将令“看病难”雪上加霜。但是能不能真正实现还是个问号,因为此前那么多次药品降价已经证明无效。
高开票企业营销模式无法维系
江西三精易安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昌顺直言道,即便国内药企生产的药品因为“三控”而再次大面积降价,对于解决“看病贵”也几乎不会有任何帮助,将使得企业财务流程发生极大变化,低价代理商或遭受重大挫折,一部分产品的去留也成为问题。
杨昌顺指出,我国不同的医药企业营销模式不同,有自营(自建销售队伍)的,有依靠代理商的,有针对高端医院销售的,也有走大物流随意销售的。这就造成同样成分的产品,同样的剂型规格,出厂价有高有低,自营的票面价一般都要高开,依靠代理商及大物流销售的票面价一般都是低开,二者相差甚大,甚至数倍。
实行“三控”后,由于各种原因,假设低开出厂价的发票被物价管理部门发现,在票面价格的基础上加上流通差率,从而得出一个很低的零售价,于是物价部门按照差比价规则,将其他药企出厂价高开的零售价也降低下来,就会使得高开的企业营销模式无法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