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658个品规药品再降价 发改委酝酿对药品调价再掀一浪

2010-12-17 21:02:09    来源:  作者:

  安徽模式

  安徽的药品招标模式以低价著称。

  今年9月,安徽在国家307种基药的基础上,另行增补了278种药物,包括852个品规,平均的降价幅度达50%左右。

  在新医改背景下诞生的安徽模式一出台,便在医药界引起极大反响,国务院医改办和发改委价格司的人士前往调研,并给予好评。安徽模式还间接引发了发改委对外资原研药品价格的大幅调整。

  据了解,安徽在此前的招标中已经将外资药价大幅下压,如罗氏生产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属于外资原研药,一支的单独定价为93.80元,中标价成了78元。

  与外资药相比,国产药品的中标率更加惨淡。同样一支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仿制药,几十家竞标企业中,唯有山东润泽以1.25元中标,其他制药企业,如哈药、华北制药(600812,股吧)、山东鲁抗、齐鲁制药等大型药企纷纷弃标出逃。据哈药人士称,出逃的原因是“不想赔本赚吆喝”。

  在安徽招标中,注射用青霉素钠,瑞阳制药的中标价是0.28元,而华北制药的生产成本就需要0.40元;山东润泽以1.25元中标的头孢曲松钠,石药集团的生产成本达1.95元;四川蜀中制药以1元中标藿香正气水,生产此药的著名厂家浙江康贝恩制药公司,生产成本已高达到3.70元。

  中标价远远低于成本价,显然是大型制药企业弃标出逃的根本原因。

  安徽招标模式诞生后,医药界人士议论纷纷。随后,中国医药(600056,股吧)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下称中国药促会)召开紧急座谈会,参会者有上海医药(601607,股吧)、太极集团(600129,股吧)、浙江康恩贝(600572,股吧)、复星医药(600196,股吧)、石药等20多家制药企业人士。

  会议一致认为,基本药物的价格已是虚低定价,几乎无利可图,因此在招标过程中,不应再议价和降价,应该考虑产品的资格和企业的信誉。

  据与会企业人士介绍,在安徽招标“唯低价论”模式下中标的企业,在其他省份几乎没中过标。如山东润泽生产的头孢曲松钠,在湖南、河南、贵州都没有其中标的身影。

  据了解,在上述紧急座谈会之后,制药企业、中国药促会人士都纷纷向国务院医改办、发改委价格司传递停止降价的诉求。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有意将安徽模式向全国推广,于是发改委组织部分专家起草了基本药物价格再调整的上述文件。

  业内多位人士分析说,也许是考虑到制药企业的诉求,该文件迟迟没有下发。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