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市民发现,很多中药材价格比一两个月前飙升数倍,甚至有个别医院出现部分药材暂时缺货的情况。昨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其表示这是今年中药材普涨趋势下最夸张的一次,除了与今年天气灾害导致减产以外,还与游资炒作有关。从4月份开始,不少中药材便轮番涨价,当时许多医院都能顶住压力,依往常价格销售;然而昨日记者从中山一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大医院获悉,由于近期又来了一波以太子参、红花、田七等为首的涨价潮,且涨幅创今年新高,医院不得不调整中药材价目;还有个别医院甚至出现零星的暂时缺货现象。“这次中药材涨价确实影响很大,两到三成的价格都涨了。”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伍俊妍介绍,该院上月进过一批太子参,当时价格是70多元/公斤,但这个月数家供货商的价格最低也要310元/公斤。此外,麦冬也从30元/公斤升至百元以上,独角金从670元/公斤飙升到1070元/公斤。“这次是整个行业都在涨。”伍俊妍说。
平价药材频频断货医生无奈调整处方
中药饮片价格多次上调,最近一次涨价涉及几百种常用药材,涨幅接近40%,但仍有太子参等部分平价药材零售价与批发价存在倒挂现象。商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市民在医院、药店的医保柜台选购此类平价药材频频被告知缺货,无奈转而购买价格高出几倍的精制饮片。
药店
平价参“货一来就抢空”
在位于闸北区的雷允上平顺店中药饮片处方柜台,不少顾客拿着处方询问是否有太子参出售,但得到的回答都是“平价的断货了,旁边不能用医保卡的精品柜台有售”。商报记者发现,平价药材太子参售价为3.2元/10克,而一两包装的精制太子参售价为35元,精制药的价格是平价药的两倍多。
“去年12月提价前,平价太子参售价是1.41元/10克,现在涨到3.2元/10克,但进货非常困难,”该店中药房陈医师告诉商报记者,“我们每个星期只能进到2公斤平价太子参,而这种药材用量又比较大,成人一服药就至少需要30克,也就是说一个星期进的货最多只能配六十几帖药,经常是一来货就被抢空了。”
商报记者了解到,前几年,太子参的价格在每公斤30元,2009年涨到70-80元,随后又涨到100多元,而现在的批发价在每公斤400元以上,比价格最低时涨了十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