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近这几年政府部门为了遏制药价虚高,解决老百姓吃不起药的难题,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药价。制定投标报价指导价也是遏制药价虚高的重要举措,结果却被某些人钻了空子,利用政策,在投标报价指导价的制定、药品的批发和销售等多个环节,遵循潜规则,相互勾结,形成了隐秘的利益链条,成为推高药价的幕后黑手。虽然在这个新闻出来之后,湖南有关方面,特别是物价部门,立即表态主动承认自己有把关不严,工作失误等等,但这样的表态远远不够。虽然新闻仅曝光了这一个药品,但医药、药房里千千万万的药品是不是也有这种现象存在?这种投标报价指导价是怎么制定出来的?都应该向老百姓给一个说法。此外,如何设计好制度,并进行有效的监管,避免这类事情再次发生,真正把老百姓的医药费用降下来才是我们相关部门应该做的事情。
“高价药”是否还有存在理由
不怕药价高,就怕药价不透明。政府应该对这些特殊药品的真实生产成本进行全面的深入调查,确保其物有所值,而不是让它们像天价芦笋片那样。
继“蒜你狠”、“豆你玩”成为街头热词后,代指中药材价格飞涨的“药你命”也火速流行。一方面,厂家受到制药成本攀高的压力直呼药价低;另一方面,市民拿着药单抱怨药价高、“看病贵”。在日前的政协分组讨论中,广东政协委员为此展开热烈讨论。
在过去一年,中药价格飞涨,很多企业苦不堪言。这种苦除了生产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恐怕还有政府对药价的严控。尤其是对那些入选基本药物名单的药品而言,一旦在价格上有个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被媒体“盯梢”曝光,然后接受舆论的质疑与声讨。由此,政府一道道严格限制价格上涨的政策令就有可能随即而来。据媒体报道,有多位药企人士近日透露,发改委手中有一份关于药品价格下调的文件,主要针对307种国家基本药物中的658个品规,下调幅度最高的达到87.59%,平均幅度为40%左右。有专家认为,这将是新医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第四次大规模降低药价,也是基本药物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其致命性显然是空前的。
这里先得回答一个设问:是否降价就是好事情,药价高是否都是不合理的?在很多人看来,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毕竟,表面看起来,药价降下去,买药就可以少花钱。
作为一名医生,笔者的看法是:一种药品,疗效与质量或许要比价格更重要。道理很简单,如果药品疗效不显著,使用后根本起不了作用,价格再低廉又有什么意义?对很多输液针剂而言,质量更为重要。如果企业生产标准过于宽松,注射液微粒超标,生产过程中杂质过多,就很容易出现输液反应与医疗伤害。为什么一些小医院及诊所容易出现输液意外?很多时候恐怕就与小药厂药剂生产质量不过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