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价格315网再次提醒您 谨防医托

2011-05-19 18:00:43    来源:  作者:

  “医托”都是些什么人?

  一院保卫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保卫科多次与“医托”打交道,对他们的个人情况都比较了解。据该负责人引述“医托”的话,“干‘医托’的彼此都很熟识,甚至有的是亲属关系。我们入行都要经过熟人引荐,陌生人不能随便加入。‘医托’一般对医药行业都不陌生,我们或者干过赤脚医生,或者在药厂工作过,或者是药品营销人员……总之,对一些疾病的病理、病态都很熟悉,在骗人时能分析得头头是道。”

  记者查看保安值班记录发现,一院周围的“医托”大部分是女性,且以40岁及以上者为主,多住城乡接合部,像清安街道办的王某,40岁;洪福小区的戴某,47岁。“与农村人打交道,她们具有天然的优势,也容易得到患者的信任。”

  “医托”都爱骗什么人?

  一院保卫科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一院已有患者被“医托”忽悠的案例分析,“医托”主要盯准四类人:

  第一类是外地人和农村人,因为这些人对淮安并不了解,容易得手。“去年4月9日,来自泗阳的57岁的吴鹏带着妻子到一院看病,在门口被‘医托’盯上,三言两语后吴鹏二人被带到大治路上的淮安中西医皮肤病研究所看病,由于当时身上钱少,被骗300多元。”

  第二类是应该手术、但又恐惧手术或者没钱手术的患者,例如癌症患者,病人对“特效药物”治疗存侥幸心理。“‘医托’正投其所好,告诉患者某某医院有老专家,有特效中药,吃几副就好。”

  第三类是有难言之隐的人,对于自己所患疾病特别避讳,不愿意在正规医院露面。“比如一些患有妇科疾病的女士,或者患有生理缺陷的男士,‘医托’能准确把握这类人的心理。”

  第四类是患慢性疾病患者,长期治疗效果不明显,就想换换治疗方式。“有许多患者可能用西药效果不好,对中医疗法也不排斥,这样的患者也容易上当。”

  一院保卫科小黄讲了一个很“俗套”的故事,一院妇科某主任是位四十多岁的女性,常“被借用”到某私人医院坐诊。某女从乡下进城看妇科病,在一院大厅被医托盯上,“医托”指着导医栏的照片说,“某主任今天不在班,她现在某某医院坐诊,我跟她很熟我带你去。”当受骗女找到一院保卫人员时,保卫人员随她去指认要钱时,一看是六七十岁老太婆差点笑出声,再问“医托”,“医托”改口说“这是某主任的老师”。

  “医托”都咋上班?

  为打击“医托”,一院专门安排几名保卫人员每天着便装负责侦察,发现“医托”即进行处理,但保卫人员只能将其赶出大门,久而久之,保卫与医托都混成了“熟脸”,彼此都能一眼认出,保安也对“医托”的工作时间了如指掌。

  据记者新近了解,以往单兵作战的“医托”已发展到团伙化,甚至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趋势。以一两个头目网罗一批人手,占地为王,强者为大。如曾被市一院打击过的城北医院张姓“医托”,以淮安北站为“根据地”,划定他的势力范围,不容他人染指;城北医院所雇的一对“姐妹花”,为了垄断市一院的“生意”,常指使手下对其他小医院的“医托”进行人身威胁、攻击。但随着对“医托”打击力度的加大,他们又出新招和一院保卫“斗智斗勇”,“老面孔你一院保卫科不都认识吗?好,我招揽一批新人,十余个新人混在就医的人群中,既有六七十岁重病在身的老太婆,又有刚出来的劳改释放人员,既让你保卫人员一时难辨、难惹,又镇住了竞争的同行,从而保证了自己的财源滚滚而来。”

  一位保卫人员告诉记者,“医托”上班方式很特殊,一般一天出勤两次,早晨在6时至7时左右,下午在2点半之前。总之,一定要在医院开始挂号看病之前行骗,“因为在上述时间段,医院保卫措施相对其它时段薄弱,而且外地患者、急性病患者在这一时间就诊居多,容易得逞。”

  “相比在医院外,在院内的‘医托’的危害更大,特别是一些‘医托’趁保安不注意,溜进门诊楼,许多候诊的病人就成为行骗的目标。”因此,保卫人员对大门口的监控基本上全天候的,由于保卫人员严堵“医托”进入医院大门,“医托”们开始转移“战场”:在农工商超市门前、市一院附近的公交站台,汽车北站等农村或外地患者必经之路寻找行骗目标。

  3月4日上午11点左右,记者在一院保卫人员的指引下,在农工商超市门口发现一名女“医托”,有一对像是来自农村的男女跟着她往一院方向走来。一路上,“医托”不停地向两人说着什么。到了一院门口,“医托”指着一院大楼说了几句,记者隐约听到是“那边的专家水平很高,服务也好。”随后,“医托”喊来一辆人力三轮车,嘱咐三轮车师傅将其送到“中西医皮肤病研究所”。看着患者上了三轮车,“医托”拿出电话打了起来。

  “医托”为何屡打不绝?

  一院保卫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相关部门联合对“医托”进行了一次整顿,三个月之内医托有所收敛,但目前“医托”又有抬头之势,仅一院周围,每天“伺机而动”的医托就有三十几人。医托缘何屡禁不止?该负责人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关键是没有建立整体联动的机制,没有真正的职能部门处理。”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医院对于“医托”只能“赶鸟出林”。“医院没有执法权,发现‘医托’,我们只能将其赶出医院,或者采取一些擦边球措施。前几年,一院周围的‘医托’非常猖獗,可以说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可怎么处罚他们?医院束手无策,只好求助有关部门,相关部门最终以累计诈骗金额构成诈骗罪的名义处理了一批‘医托’。”这种办法也只能算是权宜之计,严格来说也不合适。”曾经有两个“医托”,屡犯不改,保安人员只好将两人带到值班室,“就是让她们在屋里呆着,不会打骂她们,最多就是不给饭吃,在下班的时候把她们放走,几小时的时间也不能算非法拘禁。”

  “相关主管部门打击力度不够,特别是没有建立整体联动的机制,这是‘医托屡禁不止的一大因素。“曾经有一个来自淮阴区北吴集镇的患者李霞被骗到城北医院后到一院来投诉。当时她被骗了600块钱,我们就帮他联系12315,对方说这是诈骗行为应该打110;我们打110,对方说金额不够诈骗立案标准,涉及假药让我们找药监部门;药监部门说应该找卫生部门……总之就是没有部门能够解决。”

  另外,该负责人还认为“医托”生存的空间依然存在,“我国医疗费用相对较高,农村患者治病难的状况依旧存在,‘医托’正是看准了这个市场。有些农村患者没钱做手术,住不起院,他们瞅准了这些人的心理,以省钱、省时、省力的疗法蒙骗患者。”

  打击要有法可依

  记者从各职能部门得到的信息是,只能在自己职能范围内进行相关工作,“各司其责不能解决‘医托’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就要从相关法律入手。”卫生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关于惩罚医托的法律还属空白,即使有证据将医托绳之以法,也无法严惩,抓几天又放出去了。他认为,立法是目前的关键,填补法律这部分的空缺,让执法人员在办案时有法可依。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