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价格连续多年暴涨2011.7.1

2011-07-01 15:43:18    来源:  作者:

    水蛭资源枯竭 价格连年大涨

    动物类药材水蛭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上个世纪全国医药市场对水蛭的需求量极少,年用量不到30吨,价格很低,市场售价只有5元(千克价,全国药市平均价,下同),不为药厂、药市、药商和药农所重视,业界称水蛭为小三类冷背品种。进入21世纪后,药材市场峰回路转,水蛭逆势而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对水蛭的用量连年增长,由2002年的270吨,增长至2011年的450吨,水蛭价格也由2002年的150元,升2011年的800-820元,让众商刮目相看,水蛭已成为药市上的热点品种,步入紧俏药材的行列。

    水蛭价格缘何连年上涨?水蛭后市(2012-2013年)将走向何方?这是业界人士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现剖析如下,仅供业界参考。

    一、药用价值很高,应用范围广泛

    二、需求连年增长,供需缺口扩大

    由于水蛭的药用价值很高,应用范围广泛,水蛭及其产品销售份额增加,拉升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对水蛭的需求量连年增加。据一项统计资料显示,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水蛭市场用量约为100吨左右,进入新世纪第一年的2000年市场用量猛增至180吨,之后水蛭用量每年递增20吨左右,一直递增到2008年,此后,水蛭用量每年递增30吨以上,当年增至340吨,2009年水蛭用量再增至370吨,2010年已增至400吨,预测2011年水蛭用量将达到450-500吨左右。

    市场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水蛭市场面临两极分化:一方面,医药市场(含外贸)对水蛭的需求不但不减,反而逆市而上,用量逐年增加,2011年,用量将突破500吨大关,是上个世纪末期的5倍;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因素,从2000年到2011年的10年间全国水蛭产量呈逐年减少之势,由世纪初的1000吨左右,减少到2011年的300吨左右,同比减少100吨,水蛭供需缺口高达200吨,缺口为历年最高,2011年水蛭市场供需关系一增一减的两极分化状况,加剧了矛盾的尖锐化,为2012-2013年水蛭价格的再度上涨埋下伏笔。

    三、水蛭资源枯竭,产量逐年下降

    我国野生水蛭主要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北、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江西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也有少量产出。20世纪之前,我国供应医药市场上的水蛭完全是野生品。进入21世纪后,人工养殖水蛭逐步开始,但因技术难题无法突破,产量极微,难以形成商品,市场继续依赖野生水蛭,但野生水蛭产量连年下降,水蛭资源已呈枯竭之势。水蛭资源枯竭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江河污染严重。水蛭生长于江河、湖泊、水溪、沟河及水田中,由于江河污染严重,加之水田连年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导致水蛭难以繁衍和生长,大量死亡,部分产区已趋灭绝,每年因此减产30%以上;二是生长环境改变。主产区为发展地方经济,连年大规模地开矿、修路、建厂、建房、开荒植树以及开发工业园区和旅游区等多种人类活动,使水蛭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蛭无生存之地,目前主产区江河湖泊已少见成群的水蛭存在;三是各地“竭泽而渔”。水质价格连年上涨,一千克干品水蛭可以收入几百元,捕捞水蛭的收入大大超过生产粮食和蔬菜的收入。高利润高收入刺激了产区广大群众捕捉水质的积极性,每当产新期,一哄而上,连年不断地无节制地滥捕乱捉,无论大小水蛭,一律“竭泽而渔”,导致水蛭无法再生和繁殖,资源濒临枯竭;四是用量大幅增加。我国老年人口增多,换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逐年上升,以水蛭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新药、特药和中成药数量与日俱增,所需水蛭原料已超过上世纪80-90年代的几十倍;五是人工养殖滞后。人工养殖已进行了10年,但技术难关始终不能突破,导致水蛭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养殖成本提高,许多产区纷纷弃养,各地不见商品水蛭上市。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