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社区医疗着力打造“15分钟服务圈”

2008-08-19 11:10:00    来源:  作者:

  社区医院统一着装

  有市民提出,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应进行统一的标准化建设,让社区医疗机构的形象深入人心。比如一看到邮局的绿色外观建筑,就马上知道这是邮局。现在一些社区医院外观上五花八门,很难分辨其性质。许晓锐说,目前所建设改造的社区医院,也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标志进行的,从今年4月份开始,昆明大部分社区医院已进行了统一着装的改造,但少部分外观上还存在着五花八门的情况,有关部门正在逐一进行整改。

  环境欠佳亟待改善

  有关专家认为,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要真正成为城镇新型医疗体系的基础,关键是要做到“广覆盖”。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要受居民欢迎,最重要的是“社区医院就在你身边”的理念,变成名副其实的社区医院。如果这一点没法实现,居民选择规模更大、技术更好、设备更精的高等级医院,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社区卫生机构对居民缺乏吸引力,深层次是补偿机制的问题。由于财政投入吃紧,在社区卫生机构的投入不足,造成业务场所紧张,就医环境欠佳,设备更新不足,部分社区医务人员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也是社区医院目前受困的另一原因。导致居民不信任其医疗水平,最终就诊人数寥寥。

  改变坐门等患才能摆脱困局

  记者在一些社区医院了解到,虽然做了不少努力,但就医的条件仍然不足,还受到各种客观原因制约。他们认为,首先是公共卫生财政的投入不足。其次,社区医院受规模、医疗水平以及医疗设备的限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再次是社区医院中,大部分工作用房均是租赁使用,人员工资须靠经营,从业人员四项社会保险得不到保障,工资待遇低,导致队伍不稳定。有社区医生认为,现在很多社区居民都有建立家庭病床的需要,但是现在基本医疗保险规定,让很多居民望而却步。

  “观念一转变,就有经济增长点!”许晓锐认为,社区医院在服务模式上,逐步要从以提供医疗服务为主,转向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等综合服务;在工作方式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改变“坐门等患”的旧传统,主动上门为居民提供从产前保健,直到临终关怀等服务,这样社区医院才能冲出“重围”。

   服务篇-破解居民五大心理误区增强信任感

 


社区医院只要贴心服务就能得到居民的认可 记者苏颖/摄

  误区一 小病自己调理不看医生

  有社区医生认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小病在社区”有足够的民意基础。但从目前大医院依然人满为患的实际情况看,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在吸引老百姓将意愿转化成实际求医行动方面,依然有很大压力。他们说,这些压力还有待遇等多方面原因。

  记者对不愿意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就诊的居民,进一步询问其原因,结果显示,有1/3的人不愿意去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看小病,自己调理、不去看病。

  误区二 社区医院等于私人诊所

  采访中,社区医生对部分患者和家属把社区医院等同于私人诊所表示不解。社区医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要办成大医院,但是由于在市民中遭受许多的误解,往往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遍布街头的小私人诊所等同看待,要区分公立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和私立诊所,居民可以看该医疗机构是否具有卫生部发放的医保定点单位牌照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牌照。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