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存,个体药店“剑走偏锋”记者调查发现,城区集中分布的个体药店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了生存,这些药店在经营上往往“剑走偏锋”。比如,一瓶400毫升的飘柔洗发水,在超市定价为29元左右,但在新华路的一家药店内,却被标出了45元的高价,此外,这里还卖化妆品、卫生纸等生活用品。
实际上,药店卖生活用品已经不是新鲜事,记者注意到,在许多药店最显眼的货架上,摆放的并不是药品或者保健品,而是卫生纸等生活用品。
“这些物品都能刷医保卡,只要没有贵得离谱,在哪买都一样。”在德兴北路的一家药店附近,记者看到市民王女士提着两包卫生纸从药店出来。她告诉记者,虽然药店内的物品比超市稍贵一些,但由于药店可以刷医保卡,所以消费起来不会太在意价格。
除此之外,为拓宽营销渠道,有些小药店还会请一些医生坐诊,“按照规定,这些都是不允许的。”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药店仅有出售药品的权利,并不具备行医资格。另外,为了对抗大型连锁药房的价格优势,许多小药店力推利润较高的保健品替代药品。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还发现,有些药店随意出售处方药。在三八路的某家药店,记者表示要购买感冒药,随后店员推荐了几种药,其中一些药的包装上有“OTC”(非处方药)标志,另外一些则没有。于是记者在没有出示任何处方的情况下,就轻易买到了处方药阿莫西林。
“化零为整”或是破解之道一位长期从事医药行业的销售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最近几年,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医保门诊报销等新医改政策的实施,零售药店的优势正在减弱。他分析道,基本药物在基层医院执行“零差价”,政府财政对基层医院进行基本药物“零差价”补贴;同时在基层医院就医的患者,能享受基本药物最高达75%的报销比例。因此,部分慢性病人很自然回归到社区门诊取药,造成零售药店慢性病用药销售量的急剧下滑,客观上也造成了零售药店部分客源的流失。
刘先生说,目前我市的药店大多还是依靠加盟医药公司来取得经营资格,从而导致药品的流通要经过区级代理、市级代理等多级经销商,药品从出厂到药店,四五个环节层层有利润。但大型的药品连锁超市则实现了厂商对接、厂价直销,旗下每个药店拿到的进货价就相当于省级总代理价格,省去了中间环节,药价相对来说就比较低廉。
刘先生告诉记者,长期来看,药品零售走连锁经营之路是大势所趋,大连锁的建成,不仅使药品在质量上得到保障,流通环节的成本也能大大降低。这不仅能给市民带来更规范可信的购药环境,更能促进药品零售业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