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内人士介绍,2009年之前的中药材价格都比较低,好多药材都是烂市行情,但是当年的“甲流”成了中药材涨价的导火索。再加上自然灾害,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减,以及人为囤积、游资炒作等诸多因素,促使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如太子参从每公斤70元最高涨到了三四百元,金银花从每公斤几十元涨到了300多元等等。两年多以来,疯涨的中药材价格大大刺激了药农的种植热情,使家种药材面积不断扩大,中药材产量迅速增加,近期新收获中药材集中上市,市场供大于求使得价格普遍下跌;前期虚高的价格使得老百姓和药厂对中药材的需求减小,而且药厂向来是买涨不买跌,之前价格上涨时,药厂恐慌之下大量采购囤货,目前存货充足,企业采购清淡,更加速了价格的整体下滑;为遏制虚高的价格,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囤积炒作等违法行为,使虚高水分逐渐挤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此次药材价格回调。
稳价保质避“药贱伤农”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整个中成药产业链来说,中药材价格是“涨亦忧、跌亦忧”,价格的大起大落,不仅会对中药材市场带来严重冲击,而且将直接影响整个中药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和老百姓的利益。
药价暴跌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药贱伤农”。一旦药农大面积弃种,将直接重创整个产业链的根本,几年后必然又会出现药材短缺,为市场行情进入新一轮暴涨暴跌埋下隐患,形成恶性循环;暴涨暴跌导致的药材囤积和抢购抢挖,不仅降低了中药材质量,而且破坏了野生资源。因此,保持中药材价格的相对稳定,对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2011中药产业发展论坛上,有关人士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中药材信息平台,做好信息导航,产销对接,引导药农合理种植;建立国家、地方两级中药材储备制度,对重点品种进行战略储备,以稳定中药材价格,减轻价格上涨为中成药生产企业造成的压力,以保证药品质量,保障药品供应。
针对中药材后市行情,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总的来看,目前供大于求的不良局面仍需一段时间消化。预计一些高价位的品种还会掉价,一些产新品种还有下滑的空间,当然下滑到低价位会有小幅度的反弹,但总体趋势依然呈现低迷状态。但由于资源的枯竭和现代家种技术研究的不足,部分野生药材价格在明年后半年仍有上升的可能,但将逐渐趋于理性,不会再出现以往的狂涨局面。因此,专家提醒药农及药商,不要盲目种植,更不要抢购抢挖和盲目囤积,要根据市场形势,理性规划生产经营活动。当前,有关部门则应抓住冬令进补期和元旦、春节销售黄金时节,加快滋补类中药材流通,以期给低迷的市场带来一些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