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产不足需,供需缺口。早年,多以野生百合供应市场,由于多年无序采挖,野生资源日渐匮乏,目前,已少见“野百合”。近年,人工栽培百合在大江南北兴起,主产区有江苏、浙江、湖南、甘肃四省,次产区为湖北、四川、贵州、广东、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西、陕西、宁夏、云南等省区也有少量产出。由于百合价格连年上涨,极大地刺激了产区与次产区广大农民扩大种植百合的积极性,虽然种植面积难以做到准确统计但据业内人士估算,2008-2011年4年间百合种植面积至少增长1-2倍。换言之,百合产量至少同步上升1-2倍。但从市场需求来看,需求速度超过种植速度,即:产不足需。据有关媒体报道,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以及港澳台等市场所需鲜百合、百合干、百合粉的数量每年至少递增15%,几十万吨鲜百合源源不断地流入上述地区,但市场仍供不应求,供需缺口逐年扩大,缺口量至少在2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每年我国各地种植百合面积呈不均衡之势,即:一方面皖、湘、赣、鄂、重庆等五省市的百合种植面积急剧增长,产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其它产区如江西、四川、贵州、广东、河南、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等次产区百合种植面积在逐年缩水,尤其是东北三省少见有药农在种百合,同时多个产区受灾减产,更使产量雪上加霜。少数产区的曾展与多数产区的减产,两地比较,减产大于增产。与此同时,由于百合价格上涨,涨幅较大,部分产区药农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大量惜售留种,加工干品也少。多种矛盾加剧了百合供需缺口在连年扩大,2011年缺口在20%左右,预测2012-2013年百合供需缺口将扩大至30%左右。
三是库存空虚,后继乏力。百合减产,供需出现缺口的商情迅即传到终端用户,于是众多用户纷纷赶往主产地湖南、江苏 、浙江等地采购大货,而且数量较大。据悉,上年至今主产区的大货基本消化殆尽,库存所剩无几,每个省区的库存估算最多在1000吨上下。然而距2012年产新尚需时日,随着库存的进一步消化,国内市场的供货更加紧张,为下半年价格再涨埋下伏笔。
四是物价上涨,成本增加。几年来,我国整体物价及工值大幅上涨,导致百合的生产加工成本费用“水涨船高”。据产地调查统计表明,百合生产过程的十几个环节,如租地、人工、水、电、煤、油、化工材料、农药、化肥、加工、包装、运输等价格均在同步大幅上涨,平均涨幅高达40%左右,部分成本项目的涨幅已逾50%,所以百合价格上涨是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当在情理之中。
五是资本介入,炒家囤积。由于各地百合货缺价扬,极大地刺激了资金大户、游资进入药材市场、保健、食品和蔬菜等市场,吃进大货囤积,待价而沽,也助长了百合逆势上行。
百合逆势上行 价格持续上涨
综上所述,百合市场诸多利好助推下,整体逆市上行,价格连续多年上涨,是市场上的一枝独秀。据对药材、蔬菜市场调查显示,2004年百合价格开始走高后,到2012年已连续9年上涨不止。在药材市场上,百合价格一路高歌,由2003年的6元(统货,平均价,下同),上涨至2004年的10元,2006-2009年连续上涨至16元,2010年再升至30元。进入2011年价格持续大幅攀升,统货价格已升至58元,佳货价格高达65元,涨幅是2003年的10倍。2012年伊始,百合价格继续小幅上涨,由于库存薄弱,后继乏力,加之产新尚需几个月,市场用量居高不下,而且目前正是百合销售旺季,供需缺口扩大,拉升价格上涨至58—62元(统)和64-70元(佳货)。与此同时,在全国蔬菜市场上的价格也与药材市场上的价格并肩上涨,涨幅较大,2009年之前,鲜百合售价仅为6-10元(千克价,下同),2010年上涨至10-14元,2011年继续上涨至16-20元,到笔者发稿时已涨至18-22元。此外,干百合片、百合粉的价格也在同步大幅上涨,品均涨幅在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