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的药价、完善的覆盖、良好的就医环境,逐步引导广州居民就近就医。据统计,2011年,广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45.61%,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不逼社区医院搞“创收”重塑医者信念
李九莲是海珠区素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以前医生既要给病人看病,又要想着‘创收’。什么工作都做,什么工作都做不好。”
“实施新医改后,社区医院实现了收支两条线。社区医院的日常支出财政全额负担,医生再也不用‘创收’了,能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工作。”李九莲告诉记者,素社街刚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许多居民感到很陌生,现在一些老街坊买菜途中都会到社区医院坐坐,跟医生聊聊健康那点事。
与患者距离的拉近,改变了李九莲的想法。“我现在认识到,大医院的医生虽然更专业,可是有很多事是他们做不了、必须由社区医生做。我们社区医生,就是要通过日常健康的管理来预防大病。”
去年,街道有一位老人在儿子的陪同下到了社区医院做体检。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发现老人不断地咳嗽,虽然体检项目不包括肺部检查,但医生仍耐心建议老人做进一步检查,后来发现了早期肺癌。老人的儿子非常感激社区医生,他说:“虽然社区体检是免费的,但质量不打折,医生的检查和服务甚至更耐心细致。”
医改仍有改进的空间。不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反映,全科医生的配备不足。按照广州的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每万人配备三名全科医生、三名护士、一名公共卫生医生来配置医疗力量,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不少社区医院发现即使按照这一标准配置,医疗力量仍然显得不足。
近年来,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糖尿病、冠心病等“富贵病”已经成为广州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李九莲呼吁:“如果不及早干预,将为治疗慢性病付出高昂的代价。希望年轻人都更加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积极参加日常健康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