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药价规划主导思路发生质的变化

2012-09-27 00:35:16    来源:  作者:

  国家发改委针对舆论关注的“药价虚高”问题,对在我国境内生产或进口分装药品实际出厂价格及销售等情况展开实地调查。这些举动似乎又让人们看到了药品价格趋向合理化的曙光。强调“建立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集中采购政策和药品抽验工作机制,健全问题药品与退市药品召回处置制度”。

  深层次改革降价下的药物经济学逻辑

  日前,发改委公告称,10月8日起将调整部分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平均降价幅度为17%。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分析说:“本次降价的原则和精神非常清楚,即高价药降幅大。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药品供需方的经济行为,可以使以往泛定性化的价格行为、价格管理等尽可能量化,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医药卫生资源。然而其中更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直击日均费用
 
  这次价格调整对日费用高的药品加大了降价力度,对日费用低的药品不降价,鼓励价格相对低廉药品的生产供应。将药物经济学概念引入药品价格管理日程中,意味着国家发改委对药价规划的主导思路已发生质的变化。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院教授胡善联接受采访时指出,近年来,提出的日均剂量的药费(简称日费用)是评价药品价格高低的一个指标。对治疗慢性病的药品价格来讲,国际上还有运用“每人每月药品费用”的指标来衡量药价的高低。严格来讲,用药品“日费用”作为价格调整标准并非药物经济学概念,因为药物经济学强调的是成本与效果之比,以临床价值定价为趋向,也就是说要看新药增加的药费是否能增加治疗疗效,是不是“物有所值”,而不是单纯看药品自身的价格(整个医疗成本的一部分)。
 
  那么既然不是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来评价和确定药品价格,为什么又要用“日费用”概念来作为价格调整依据?胡善联进一步分析:“一是‘日费用’的指标简单,易于操作。它反映了每种药物每日限定剂量(DDD)所需要的费用,使同类药品的不同品牌间可以相互比较。另一个原因是这个指标能反映患者的经济负担。WHO曾提出将药品的‘日费用’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日收入的比例来描述药品可负担性和经济可承受性。”
 
  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2009年上海市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42789元,平均每日工资是117.2元。如果一个高血压患者每天需要服用氨氯地平(5mg),络活喜的零售价格每日每片是5.3元,相当于一个职工平均每日工资的4.5%。如果这个老年患者同时伴有前列腺肥大和高血脂,需要每天同时服用非那雄胺片一片(保列治5mg)和普伐他汀半片(百美镇20mg)的话,则需外加7.4元和5.24元。这样3种药相加,每天的药费就要花费18元,相当于上海市职工每日平均工资的15.4%。当然,如果能选择国产仿制药就会便宜很多。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