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医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框架总比没方向好。”医改方案公布征求意见,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普遍关注。尽管新的医改方案仍然被各路专家挑出许多问题,但大家也看到,一个牵涉十几个部门的方案,一项涉及国家层面的制度建设,不可能期望一夜之间实现突破。好在,医改启动的号角即将吹响,人们在这个框架下能做的、可做的事情并不少。
从今天起,本版推出医改系列报道,聚焦征求意见稿中几大关键词,希望通过一些具体的细节,更为实际地探讨医药领域的现状,寻找在新医改框架下有可能获得突破的方向。
保障基本用药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份由医药协会牵头,众多一线药企参与的报告,即将上交至涉及医改方案的16个部委。10月15日,全国医药行业协会召开会长和秘书长的联席会,全国各省市近50位医药协会负责人针对新医改方案展开了激烈讨论,基本药物定价正是被讨论得最多的内容。
他们将建议:“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和制定相关原则、程序、方法等方面。对于生产和流通领域,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药价虚高,是这些年来医药领域遭人诟病的主要话题。对此,“征求意见稿”中提供了一个“处方”,其中一味“药”就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统一制定零售价,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这味看似非常有效的“药”,却引起了很大反响———一部分人认为,这在某种意义上回归到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药物统购统销”模式,药品市场的竞争将会受到极大影响。对此,记者昨天采访了一位在医药领域工作了20多年的专家,他说:“要降低药价,应该将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与医保挂钩,而不是一味地强化政府的招标。”
医院决定药价
这位专家认为,决定药品价格的导向力量并不是药企,而在医院,医生们对药品的“生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上海,同样规格的阿莫西林有七八种,用哪一种阿莫西林,全凭医生手中的笔。在这样的现实下,药厂就必定会对医院、医生进行“攻关”。而这种“攻关”并不会因药品“零差率”的实施而改变。
药品“零差率”针对的主要是医院。医院的收入与支出分开后,药品销售量的多少并不会对医院的效益产生影响。从表面上看,医生开哪种药并不会与他们的收入挂钩,但是实际上,药品销售者依然可以通过统计医生的处方,给予医生回报。与过去相比,这种回报方式更加隐蔽。一位医院的管理者曾对记者说:“如果非要有医药回扣,那宁可在医院内部,至少院方还能监管,一旦出了医院,情况可能会更加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