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参加招标的药品价格再低进不了医院

2010-08-18 21:04:20    来源:  作者:

  医院采购至药价虚高 网上招标防止暴利“合法化”

  据报道,有患者发现某种抗生素,医院售价57.25元,而在药店只卖16元。厂家相同,剂型与规格也一模一样,为何价格相差如此之多?
 
  药店经理解释这种现象时说:“药店是直接与厂家谈价格,而医院购药往往是通过招标或医药代理商等中间环节,其中利润分割层级变多,销售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近年来,大部分省份的公办医院用药都是通过以省为单位的网上招标购进的。不可否认,通过网上招投标,不少药品的价格有所回落;但有些药品网上招标后,在医院的销售价格反而飙升了。
 
  凡没有参加招标的品种,价格再低医院也不能购进。也就是说,医院再购进没有中标的药品属违规违法;而即使购进药物含量降低一倍,价格飙升两倍多的中标品种却是合理合法的。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大众的质疑。这其中隐藏的问题,有关部门不妨认真核查,制订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治理药价虚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管理部门不妨从源头上多下工夫。消除药价虚高的空间,严格把关,挤净药价中的水分,这比单从医生或药商抓起要事半功倍!
 
  此外,“医院只能购进中标品种”还引发了另外一种怪现象,一些确有实效的名牌产品从医院药房消失了。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一是这些名牌厂家产品价格与一般厂家产品比较自然偏高,因此没能中标;二是生产名牌产品的厂家不愿负担参加招标的费用没参加招标;三是厂家自持名牌不愁销路,因此没有参加招标。产品没中标医院自然不能购进,这给住院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很多医院还规定住院患者不能到外面的药店私自购药,住院患者自然也就用不上这些卓有实效的产品了。这种情况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新闻链接:药品招标价格为什么越招越高

  药品招标价低者不一定能中

  全国政协委员王立东说,我国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严重背离。

  全国人大代表肖伟介绍,目前各地药品招标中标价,是在国家确定的最高零售价范围内,由政府组织有关官员、医疗医药专家、中介机构专家等进行不同层次、分地区的统一招标来确定的。在同一个省份或同一个地区,可能因招标时间和评审专家的不同,一个厂家同品种、同一个规格的药品,招出不同的价格。在确定中标企业时,考虑的因素为:价格占40%,质量占40%,服务占20%,后两项指标则是灵活指标,随意性较大,即价低者不一定会中标。

  中低价药中标医院却不爱用

  据介绍,自2000年以来,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价格是由国家发改委确定一个最高零售价作为限价,医疗机构的零售价是在招标中标价的基础上顺加15%确定销售价格。一些低价药中标后,由于价格低廉,医疗机构不用或少用,药厂就不生产,商家也不经营,从而退出了市场,老百姓也就用不上便宜药。

  进口药享受超国民待遇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校长顾晓松指出,老百姓总感觉不到降价的实惠,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进口药品价格高,进口医疗器械贵,检查费用大。顾晓松代表举起了例子:彩色多普勒成像仪、彩色B超机、螺旋CT机、心脏起搏器大型医疗检测设备,其进价大多在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昂贵的大型医疗器械,加上费用较高的医用耗材保修、人员工资等运行费用,必然导致患者检查费用的居高不下。再例如一种头孢类药,国产药单价不到3元,而同类进口药单价却高达90多元,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进口药一支就要22538元。由于外资药品生产企业获得了许多超国民待遇,可单独定价,且价格奇高,医疗机构喜好这种高价药品,而国产药品则受到诸多定价限制,面临着低价但不受欢迎的尴尬处境。

  建议国家给药品设最高限价

  导致现在药价贵的根本原因是“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的体制,在这种体制没有改变之前,肖伟代表给出的“权宜之计”是,以国家发改委所规定的最高药品零售价作为该药品在全国的最高限价,取消按进价顺加15%的政策。他同时建议药品招标由各地招标改为各省级统一招标。

  王立东认为,国家应按照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制订基本药物目录,实行定点生产、政府定价、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办法,较大幅度降低群众基本用药负担,提高基本药物的可及性。

手机:   汉字数
匿名发表于 2014-11-10 09:09:48
贪得无厌、草菅人命,真想杀了这些吸血鬼!
查看全部评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