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出厂价格(包括进口药品的口岸价格,下同)调查是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及时掌握成本和市场供求变化,合理制定和调整药品价格具有重要作用。自2012年9月1日起,对于零售环节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药品,经营者应将自主确定的药品最小零售单位含税出厂价格,按规定格式和要求报送至指定的药品价格信息系统。
发改委收集药品出厂价遇阻 强生哈药等集体抵制
一向雷厉风行的发改委这次却在药价收集上遇到难题。
1月21日,发改委网站发布通知,催促制药企业上报出厂价格。这已经是发改委第二次告知药品生产企业报送药品出厂价格。
本次出厂价报送工作始于2012年9月1日,原定截止申报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由于大量企业未能及时申报,因此发改委特地延长了一个月的申报期。
截至1月21日,全国仍然还有2959家企业未报送2011年的药品出厂价格。
其中既包括辉瑞、强生、葛兰素史克等知名外企,也包括哈药集团、同仁堂、云南白药等国内大型企业。目前,全国合法注册的制药企业共7008家。也就是说,超过42%的药企尚未上报。
“企业应该是很抵触这样的出厂价申报。”一位行业协会人士表示,“下一步再调整价格时,这些数据都将成为依据。”
申报寥寥背后
前几轮调查中,就有企业透露存在虚报数据的问题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都已记不清发改委到底进行过多少次价格统计了。
海南快克是已经完成上报的企业,公司总经理何天立表示:“以前也进行过好几次成本、价格的上报,发改委的目的还是摸清企业的实际成本和利润。”
2003年国家发改委设立之后,于2005年10月成立了药品价格评审中心。药价评审中心共进行过3次大规模的药品价格相关调查。2006年4月,发改委发出文件,要求核对和补充部分药品购销价格数据,拉开价格收集大幕。2007年5月,发改委正式下文要求全面调查药品生产成本、批发企业购销价格、中标价格和零售价格。2010年,评审中心再次组织大规模药品成本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