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在药店里,专业是第一位,服务是第二位,在药店专业性是能冶人病的,而服务只是一个从业态度问题,不能处处讲服务至上,我们现在的从业者和消费者对于服务的“炒作”太高了,好像只要服务到如何如何好,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似的。消费者在此购药,主要是为了买药,只要药有用,哪怕就像自动售货机一样卖安全套呢?在武汉有一家药店提出服务上门,顾客要买0.3元创可贴,药店店员也上门,我是不赞成这样的,当然这只是一个个案,说明店员服务应具备的态度,不值得提倡。如果,第一个店员如此做法,应提出表扬,第二个仿照,就应处到处罚。这就是一个“分寸”的把握。
第三,关于超市的概念,只是反映了消费者对药店的一个期望值,就是平价!但是现在的药价高得让人看不懂,一盒普通的感冒药,相同的成分,价差竟达到几十元,虽说这里面有品牌的因素,可是这品牌是否人为的拔高吗?巨大的流通成本分担到了渠道里面,虽说是皆大欢喜,可是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实惠。表面上是超市的形成格局,可实际上药价并没有变,反而多了一个商有炒作产品的理由,消费者只是多了一个选药和取药的方便,这一种具有一定风险的方便,我认为不要也罢。民主和集权,有时候,不进行集权,事情是做不好的。
再说,平价,难道仅仅平的是价格吗?医药改革至今都是越改越搞不懂,改成超市形式是否就是把药店放进了社会,由社会来决定其生存空间?超市只是一个表面的形式,解决不了消费者的购药的正确需求,不管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是药三分毒,这是不变的道理,虽说,现在有的药店有了医师,让消费者的购药有了一定的安全保证,但我认为,这是不够的,药店是在销售一种特殊“商品”,医师只可能对病症的情况建议消费者购买相符的药物,这个建议是中肯的,但是,没有医师的时候怎么办?药店的销售员普遍只有一点医学常识,对于保健品还行,对于处方药和中药配制只能是连蒙带拉。店员向你推荐,你的可信度能有多少?会不会在你心中马上把店员的这种推荐与超市购物的那种商品促销联系在一起的话,店员的形象就会打一个折扣。药店的销售员目前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的,因此,我想,在药店这个特殊的销售场所,是否应该有一个药理师的资格要求,至少有一半的药店员工要达到这个技术职称像会计员一样凭证上岗,即使你每天只是数数钞票,也要取得上岗证。
说药店不能超市化,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超市的形式是消费者自选性远远要大于接受店员的指导。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没有必然盲从,药店还是体现专业性比较好,毕竟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有些东西,并不是放在四海皆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