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网”建设向纵深推进,农村“两网”与“新农合”也在尝试有机结合。陕西洛川县合作医疗证“一证通全县”,当地农户享受到了“两网”与“新农合”的双重实惠,该县农民在医疗机构、药店就医买药都可以报销。“改革开放30年,农民就医买药的变化是我们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当地一位村干部说。
企业开拓农村市场,应该注意充分研究以下三个方面:
1.渠道问题。农村市场比较散、消费水平低、用药相对少,但药价水平较高,渠道都靠高利润维持,生产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在渠道建设和维护上需要大量投入,要让经销商有利可赚,还要防止渠道的货物反冲到城市,这个问题较难处理。
2.仿冒问题。农村市场的药品仿冒问题比较多,如果产品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就难免会出现标识相似或包装相似的仿冒药品,对企业影响较大。另外,辨识不清的农民对同种药品只选择便宜的,但是便宜的药品质量难以保证。
3.配送问题。原来医药商业批发网络的四级站即县级医药站现在已经几乎不存在了,由于农村集贸药市特点明显,导致覆盖农村的药品网络复杂化、隐蔽化。如果企业实现配送目标,则可以解决仿冒问题,但会因此增加药企的流通成本,也会给药企提出棘手的资本挑战。(许广崇 广西南宁高崇策划咨询有限公司CEO)
链接:聚焦农村医药市场30年巨变 在希望的田野上
变“场”为“市” 由乱到治
提起安徽太和、广东清平、河北安国等地名,人们首先会联想到“药市”。广东惠州罗浮山有丰富的南药资源,药农老黄祖辈都是采药种药人。老黄告诉记者:“我家开始大面积进行中药种植销售是在1980年以后,清平药市也是在那时发展起来的。”1980年9月17日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加强药政管理禁止制售伪劣药品的报告》中,规定“社员自采、自种的中药材可交药材部门收购,也可以在集市上出售”。老黄回忆,当年盛产南药的广东各地都有大小不等的药材集散地,清平因交通便利、商情活跃逐渐成为广东境内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