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义诊”骗局 苦参片、化毒丸、益肾灵颗粒1200元卖老人

2013-06-24 17:39:47    来源:  作者:

  78岁的田在金大爷日前在家门口某医院的义诊现场看病,医生量了血压后就诊断他患有尿路感染,并开出1248元的药品。事后,田大爷却发现,这买成一千多元的中成药,药店仅售200多元。昨日,田大爷在双楠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追回了一千多元的药费。

  医生义诊

  量量血压便开药1000多元

  “打着医院的旗号义诊骗钱,这些人骗老人太缺德!”昨日上午11时许,在百花东街52号小区田大爷的居所外,周围居民议论纷纷。田大爷告诉记者,他前不久感觉泌尿系统有病变,恰巧在2月28日上午,几位身着白大褂的医生来到小区门口,声称是成都某医院的主任医师,摆开了摊子进行免费义诊。其中一位姓徐的医生免费为其测量了血压,并让他下午去他医院接受详细治疗。当日下午,田大爷来到该医院,未经任何化验和其它检查,徐就判定田大爷患了尿路感染,并为其开了1248元的药。回家后,邻居却告知田大爷,他买回的药都是普通中成药,价格并不贵,他可能受骗了。

  感觉上当

  将“医生”扭送派出所

  田大爷半信半疑,带着从医院买回的药去附近药店问价。“1000余元的药,药店里仅卖200多元!”田大爷说,他从医院买回3个种类的药共9盒,分别为苦参片、化毒丸、益肾灵颗粒。而药店的人则告知,这几种药皆为普通中成药,零售价格在10元到40元之间,细算下来总价仅为210元。

  “尿路感染总该进行尿检吧?”回想诊治过程,田大爷感觉上了义诊的当。还没等他主动出击,昨日上午,那位“徐医生”和另一名“同事”又打着免费义诊的招牌,再次来到小区。田大爷和邻居将两医生抓个正着,扭送到附近的双楠派出所。

  民警调查

  “医生”原是医院业务员

  在派出所,两人自称都姓徐,坚称自己是医院的医生,但证件放在了医院。记者在“徐医生”交给田大爷的名片上看到,上面仅有手机号,并无医院的联系方式。

  “先让这两人偿还田大爷的药费,再去医院求证二人身份。”昨日中午,民警将1248元的医药费交到田大爷手中,田大爷则将药品交给了派出所。办案民警随后深入医院调查。院方称,二人是医院的业务员,并非医生。而医院卖给田大爷的药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中成药,药品并无质量问题,若顾客对药品不满意,医院方可以退还药费。办案民警仍在进一步调查处理此事。

新闻链接:警惕“医生”义诊 假医假药骗你没商量

  新华网济南12月5日电(记者张晓晶) 眼下,街头巷尾充斥的医药广告让人眼花缭乱,消费者求医问药的余地也越来越大,而就在这些鱼龙混杂的医药广告中,有一部分假医假药借机粉墨登场了。在山东省日前结束的“揭谎治谎”活动中,仅4个月就接到近3000件投诉举报,其中医疗、药品、保健品广告投诉占了一半以上。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的有关人士说,整治虚假医药广告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为什么仍有消费者不断上当受骗?一方面,广告发布者的伎俩越来越“高明”,另一方面也利用了病患者的某些心理,让人防不胜防。

  利用患者夸疗效 患者已逝一年多

  淄博开发区一名姓王的消费者为了给老伴治疗脑血栓,从报纸上看到洛阳春都制药公司打出的广告,宣称其公司生产的“玉金方胶囊”能够医治脑血栓,并承诺服用3个疗程,病人就能够站立行走,生活可以自理。他信以为真,东拼西凑1350元,购买了3个疗程的药,可老伴吃完却丝毫没有见效。当再找厂家时却杳无音讯。更令人气愤的是,这个公司在宣传材料上例举一位患者服用了这种药品,已经能够行走自如,后来经过调查却发现这名患者已经去世1年多。

  山东省消协有关人士分析说,这些假医药广告往往利用人们病急乱投医、偏方治大病的心理,夸大其词,把疗效吹得天花乱坠,有些药宣称“祖传秘方”,还有人当“托”,在电视、报纸上现身说法,有很大的欺骗性。但大多是一锤子买卖,等患者发现时已经人去楼空,只能自认倒霉了。

  巧设陷阱 骗你没商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更加关注,有的医药广告就是利用了患者的这种求健康、重保健的心理,巧设陷阱,诱人上当。今年7月,东明县尚女士因身体不适,到当地一家大做广告宣传的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淋病。寝食不安几天后,她来到另一家市级医院,诊断结果却只是一般的妇科病。东明县消协的调查发现,这所县级医院泌尿科为提高经济收入、完成任务指标,对前来就医的尤其是怀疑自己有性病的患者,采取引诱欺骗的方式,抓住患者不愿意声张的弱点,在检测仪器上动手脚,多开新药、贵药,以达到敛财目的。

  济南市的郑先生也是这样一个受害者。因为时常感到左下腹不适,在看到某家医院发放的宣传单后,越想越觉得与宣传单上所述结石病症状相似,于是到这家医院就诊。做过B超后,被诊断为肾结石。接下来,郑先生顺理成章地被安排到医院排石中心,先后交纳了700元费用接受治疗。一个星期过去了,不但没见有碎石排出,还被告之要再做4次手术,并需要再交800元的费用,继续“碎石”。疑虑重重的郑先生偷偷跑出医院,到另一家医院全面检查后,方知“结石”根本不存在。

  借“义诊”之名行骗钱之实

  今年夏天,许多花花绿绿的“义诊”广告出现在淄博市周村的街头巷尾,声称为喜迎新奥运,公司特聘请著名心脑血管专家,启动“世纪关爱”工程,采用国际先进血液检测仪,为群众进行心脑血管疾病“义诊”检查。而当人们纷纷赶来参加“义诊”时,才发现上了虚假广告的当。原来,“世纪关爱”工程的启动者根本不是什么公司,而是一家保健品商店;所谓国际先进血液检测仪,则是一台普通的血压测量仪;两个身穿白大褂的“心脑血管专家”,只是两个未上过高中的促销员。更可怕的是,凡参加检查的人,无一例外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而唯一的根治方法就是服用这家保健品商店经营的“某某口服液”。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1月份,山东某市8家报纸上发布的医药广告,没有按规定进行登记审查的占51%,真正按药典介绍、名副其实的仅有3%,虚假广告占97%。一些广告吹得离谱,把很一般的药吹成“神药”,不管什么难治的病,都有“显著疗效”。连现代医学治不了的病也能治愈。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有关人士告诫广大病患者,看病就医吃药一定要睁大眼睛,谨防上虚假广告的当。他说,一般说来虚假医药广告有这样几条规律:名人知名度不等于广告可信度;广告投放量不等于产品高质量;媒体名气大不等于广告无谎话;广告承诺好不等于最后能兑现;声称百分之百有效不等于真能治病;降价打折不等于实话实说;宣传经过“公证”不等于产品就有保证;某某单位推荐不等于经过严格检验;熟人推销介绍不等于安全可靠。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