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将从颓败走向勃兴

2009-05-11 09:05:45    来源:  作者:

     为何“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值得重视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日前发布。中医药从前两年尚被一些人质疑甚至要求“取消”,到如今被置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地位,其深长意味促使国人认真审视传统中医药的宝贵现代价值。

  新医改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意见》则以其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描绘出清晰的实现路径和未来图景,凸显了中医药在医改中的关键性作用。

  医改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是我国在相当长时期里的一件大事。在当前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下,中医药凭借其简、便、廉、验、安全、治未病等特色优势,与西医药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的明显标志和显著优势,开辟了一条供得起、重预防、可持续的道路。

  中医药的价值不仅仅限于卫生领域,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中的价值也日益为人们所认同。中央政府重视并决心在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发挥中医药更大的作用,《意见》提出“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从中药材种植到现代中药工业,这将有助于培养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提出“加快民族医药发展”,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提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有助于打造国际交流中的“国家品牌”……

  中医药历经百年坎坷,从屡受质疑或否定,到今天国务院发文明确扶持和促进发展,其价值从卫生扩展至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民族和谐、对外交流等多领域,意味着在国家发展战略格局中形成了一条中医药的“价值链”。此后,如能对“价值链”上的每一节点好好发掘,未来中医药必将成为中国的国家优势。

  《意见》强调“扶持和促进”,也说明中医药事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如中医药特色优势淡化,继承不够,创新不足,人才缺乏等等。面对诸多“拦路虎”,《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系统的扶持促进意见和工作要求,赋予各级政府部门加强组织领导的政治责任,以及发展好中医药事业的历史使命。

  5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曾在对中医药的批示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而今,新中国成立60年的成就和世人对中医药的广泛认同,使得对这一“伟大宝库”的充分发掘正当其时。可以预料,随着《意见》的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必将成为中国的国家优势,并在世界瞩目中崛起。

  那时,中医药不仅仅是中国的,也将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对全人类的杰出贡献。

链接:还中医药应有的尊严

    据权威人士透露,即将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里面有一半品种是中成药和中医药。

    将中医药、中成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意义重大。作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医药,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应该将继承、发展传统中医药当作卫生事业的重要任务。国家卫生职能部门将中医药纳入基本目录,给予了中医药应有的尊
严和认同,这种权威界定、科学引导,有助于提高传统医药医学的地位,也是对“废除中医”等荒谬怪论的否定。

    中医药有“简、便、验、廉”的特点,能有效化解“看病贵”问题。原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曾说,现代科技因其自身发展阶段的局限性还不能很好解答人体生命、疾病现象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中医药由于与西方医学采用了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加以补充和完善,是我国最具有原始创新潜力和可能的学科领域。但是,有些人竟然认为中医应该从国家医疗体制中退出来,回到民间,甚至出现了“废除中药”的谬论。

    笔者认为,在讨论中医问题时人们往往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进而得出中医落后的结论,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正如很多专家所言,从神农、黄帝、岐伯、雷公到张仲景、孙思邈,中医就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光耀万古的医学科学,用偏执的现代医学、现代科学臆测中医、解释中医,其结果只能是盲人摸象,风马牛不相及。莱布尼兹的话更有说服力:“在观察方面中国人高我们一筹,而我们的强项则是理论思维,中国人应该与欧洲人交换礼物,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

    是好东西,就应该有慷慨力挺的信心和勇气。因此要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发展,大量培养人才,使中医药真正发挥其疗效。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加以宣传,让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医药,让中医药得到更多信赖,为人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