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非药品的销售主要从以下三点突破:
研究非药品的专题营销方案
新医改在非药品的营销上没有涉及,药店可以转变经营功能,把药店做成一个健康场所,而非单纯的卖药店铺。非药品的销售不仅仅在于治疗,还在于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药店可以借鉴4S店的理念与模式,增值服务,聚集人气。在调研中,笔者发现,一些药店为消费者煎熬汤药、免费量血压、测血糖,还定期联合医药企业开展专题健康教育——如何预防流感、控制血糖血压、预防骨质疏松、减轻失眠、心理咨询等,通过专家的讲解,消费者增长了知识,药店销售了产品,企业提高了知名度;此外,体验式销售在非药品的销售中非常重要,消费者通过亲身体验产品的功能,让产品“说话”,如按摩器械,让消费者尽情体验,产生购买欲望。因此,要针对非药品的各项功能和需要的服务,研究出相应的专题营销方案,并执行下去,在实际中不断完善。
研究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行为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购买心理、购买行为很复杂,但也很简单——信赖产生购买欲,并促成购买行为。因此,非药品不仅要注重产品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在“亲情营销”上多下功夫,如年轻妈妈最在意的是孩子的健康成长,男士在意父母的身体健康,而老年人去药店可能以看保健品、健康型产品等为主,职业人士则专注于药妆和时尚用品等。
药店可以开辟专业服务区,展示系列非药品产品,同时提供相关的健康书籍、装备联网的电脑,开展一些健康小游戏,让消费者参与其中,药店变成了温暖的健康场所,如安利等专业店,消费者不再仅为了治病而去,还可以学习健康知识,体验健康生活,广交健康朋友,交流健康心得——这就是信赖的力量。
提升店员销售非药品的能力
如今的药店已不是单纯地卖药,笔者认为,药店其实是在“卖”店员。店员知识面的宽窄、推荐能力的大小、服务态度的好坏、语言是否恰当,都会直接影响到非药品的销售。消费者得病自然要买药,但非药品并不是必需品,而是可有可无的额外消费品。
因此,消费者购买非药品全凭店员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对其的影响。打招呼、问候是服务行业的基本技能,可是不少药店的店员就不懂打招呼,消费者一进药店,店员只会问:“你买什么?”在消费者听来就是“不买药品就别来”的意思。问候应该生活化一些,如“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记住老顾客的姓名:“高先生,需要帮助吗?”药店应该对营业员进行系统、专业的非药品销售知识培训,建立培训机制与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平严格的考核机制,鼓励店员卖非药品,同时,把非药品纳入高毛利主推产品品类来营销,促使非药品快速上量。
笔者认为,在国家倡导大健康理念下,非药品一定会凸显它的市场空间和潜力,其销售也会随着药店经营模式的转变和深度营销,在销售额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非药品的销售额比重,也将成为考量药店的营销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