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代表赵午说:“政策障碍制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比如医保对其的影响极为重要。现在哪个大医院离开职工医疗保险能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医保的依赖同样如此。医保是调整患者流量的杠杆,如果医保政策向社区倾斜,引导首诊在社区,全科医师都不用自己培养,患者流量增大,医师素质自己就会提升。”
医保刷卡吸引患者就诊,有些地方医保也欢迎社区机构加入。然而,门槛费和维护费用却让经济实力薄弱的小站点望而却步。有代表算了笔账:“医保软件6000元,还得经常升级,每次升级需要一两千元。这笔费用大医院不在乎,小社区却担负不起。租用专门的数据宽带,一年租金也得上万元。”
同时,三四条医保线,有省、市、区医保,有厂矿企业医保,小社区安装一套系统都力不从心,面对这么多套不同系统更是只能“望洋兴叹”。
队伍建设不能重复农村卫生的老路
“房子盖好了,设备到位了,但是没有合适的医生来给乡亲们看病。这是农村卫生走过的道路,我们都看在眼里。现在,一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正在走上农村卫生的这条老路,中心和站点的新建、改扩建轰轰烈烈,加上中央、省、市、区4级财政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下拨后,各级政府等着要效果;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出台后,城市居民也时刻盼望着自己能早日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在努力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品质,争取让上下满意。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合格的全科医师,没有稳定的人才队伍来源,谁来把国家的好政策转化为居民满意的服务?这始终是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在片区会上的讨论中,来自山西省卫生厅的郭湛英第一个发言,开门见山说的就是“人”。
郭湛英说,科教口只做培训,但是经过培训的拿不到证件,因为医政口不认账。我们干着急没办法。另外,很多医生身在曹营心在汉,担心注册了全科医师后,不能再转回到专科医师。“因此,去年山西省全科医师培训投入239万元,但最后就只有一人注册了全科医师,因为注册全科医师要遵照自愿原则。”
同时,科教口的培训要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培训全科医师的都是专科医师,有的上来就讲导管怎么用,全科医师也许一辈子也没有机会使用导管。很多医生反映培训的东西他们都不想听,因为都学习过,他们更希望学习适宜技术和新的服务理念。
石家庄市代表在发言中提到,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普遍呈现典型的“哑铃”型人才结构,骨干力量往往是从大医院退休的“银发人才”,护士几乎清一色是刚毕业的学生,中坚力量缺乏,人才储备几乎为零。哈尔滨市2009年最新调查显示,全科医师仅占全科团队的19.6%,公卫医师仅占防保人员总数的6.91%,社区护士仅占29.58%,临时聘用人员达到24.31%。编制少、待遇低、条件差、难以有效吸引人才,人员流失严重,严重拖了社区卫生机构发展的后腿。
有代表建议,培养全科医师,能不能也像医师职业考试一样,用标准规范考试。通过了,就认为合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