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静脉血栓 新型抗凝药有优势

2009-06-25 08:28:19    来源:  作者:

  新型抗凝药在我国上市

  全球首个口服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不久前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用于成人择期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6月18日,该药正式在我国上市。

  静脉血栓(VTE)是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而排名第三的常见心血管疾病,骨科手术是静脉血栓发生的最大危险因素之一,国内外权威指南均推荐在骨科大手术后常规进行抗凝来预防静脉血栓。

  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所长吕厚山教授说,传统抗凝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是造成目前预防措施应用不足的重要原因。目前骨科大手术后常规应用的抗凝剂有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更好而且更为安全,但需要皮下注射,也有可能发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华法林的优点是可以口服,价格便宜,但治疗窗窄,出血风险大,需要经常抽血进行监测,而且剂量不固定,同一个患者不同时间的用量都不一样,所以用起来医生和患者都感到很麻烦。
 
  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主任阮长耿教授介绍说,这种新型抗凝药物直接作用于凝血过程中的关键靶点——Xa因子,一项来自39个国家、12500多名患者参与的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RECORD)证明,它在预防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疗效显著优于依诺肝素注射剂,用药两周时症状性静脉血栓和全因死亡的相对危险度较依诺肝素下降56%,而安全性与后者相当。 

  链接:天大研制出仿生骨新材料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人员研制出新型仿生骨生物材料,并于日前完成相关实验室研究。
 
  新型仿生骨生物材料技术研究系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据该项目负责人蔡舒教授介绍,在修复或替代因外伤、病变等造成的骨组织局部缺损或坏死中,可通过植入生物材料辅助细胞和组织在损伤组织上再生。但传统材料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由于孔隙率(材料中含孔比例)较低,在骨融合过程中会形成“砖石混凝土”式的结构,长期不能降解而形成异物;二是孔隙率较高的材料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但强度较低,只局限于在人体非承重部位应用。 

  由新型材料制作的仿生骨,相当于在人体中放入了一个框架,其可“引导”患者自身的骨细胞沿着框架生长。当人体的骨细胞长成后,框架可以在人体内自行降解。
 
  该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人体骨柔韧性高于普通仿生骨的主要原因。结合这一人体生长机理,在原有制备技术的基础上,项目组获得了有利于细胞生长的微结构。通过降解试验、细胞培养和体内动物实验等一系列验证,新型生物材料孔隙率可达50%~90%,可配合人体不同组织的生长所需。同时,新材料还兼具了较高的强度。
 
  目前,该项目已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这种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和强度的生物材料有望成为制备仿生骨、支架和载体等生物产品的重要候选材料。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