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有投资远见,在任何时候都寻求资金最高使用效率的人而言,这并不是一个伪问题。然而再转念一想,对马先生这样有志于从单店转向连锁的药店人而言,新医改固然是一个非参考不可的背景条件,但相比真正急迫的问题而言,其对于国家政策的猜想充其量还只是一种远虑。
那么,哪些才是真正的近忧?
在马先生预设的困难之中,政策因素被摆到了第一位,未来国家对医疗事业的投入方向成为决定其是否应该在老本行继续投资的关键因素。在同笔者交流的过程中,其始终并没有涉及的问题是:从一家单体药店转向连锁经营,其本人与团队是否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软实力。
所谓软实力,就是一家药店的核心盈利模式,这是任何成功可以复制的先决条件。事实上,药店圈内一直不乏生活滋润的单体药店。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成功的单体药店都不可复制。这些药店的成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一旦连锁化发展,能否保证其他药店同样赢利?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笔者认为,在跨出连锁化道路之前,在思考国家政策是否有利于整个药品零售行业发展之前,马先生要做的或许是先对自己的药店来一番严格的审视,探究一下单店成功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市场还存在空隙和漏洞,还是因为自身确已形成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如果答案为后者,再思考医改政策不迟。
链接:单体药店生存破题战
5年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SP)对单体药店的软、硬件设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一批无力达到国家GSP认证或不愿意斥资提升自身软、硬件设施的单体药店纷纷退出了医药零售行业。
现如今,第一批通过GSP认证的单体药店即将迎来他们认证后的换证复查,但与五年前的积极“备战”不同的是,不少单体药店的经营者正在考虑转业。“单体药店之间的竞争和连锁药店的平价冲击让我们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一位单体药店经营者一语道出了单体药店目前的生存困境。
以杭州萧山区潘水小区为例,前后不到50米的距离总共有3家药店肩挨着肩、门对着门,“三足鼎立”,其中包括连锁药店巨头海王星辰。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其中一家单体药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黯然结业。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连锁药店将是整个医药零售行业的大势所趋。那单体药店是否真的“大限”降至,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即便在药店连锁业发达的美国,依然有单体药店的存在。但随着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和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城镇社区医疗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家对药品的政策性降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药品零售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单体药店想要占取市场份额就必须进行差异化竞争。
萧山西门药店作为省内惟一一家全国示范药店,以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的业绩雄居2006年浙江省单体药店榜首。该店经理认为:药品零售市场如果仅凭单纯的常规药品销售是赚不了多少钱的,企业要发展必须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深、人深我转”的经营理念,审时度势,以市场需要为风向标,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培养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引入药妆、医疗器械、参茸滋补品等进行差异化竞争,这样才能产生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