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企业坦言,“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标后还需要后续公关”。由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没有明确具体采购数量或市场份额,即未形成真正的“合同”,造成医院和药企二次谈判、临床促销明显。许多企业告诉记者,即使中了标,后期的公关费用仍然不能少,从医院分管院长一直到临床医生,都要“打点”,否则医院可能很快就不进中标的低价药。
政府欲加强采购监管 该晒晒药品集中采购全过程
药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切身利益,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的购销活动越阳光、越公开透明,就越能保护患者作为终端买方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但是,有了好的制度和要求并非万事大吉,如何确保“阳光”操作从纸上真正走下来,在笔者看来,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同时,接受民众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说明》中提到,“政府要对采购交易全过程加强监管”,但是,如果政府忽视民众,不与民众积极互动,不接受民众监督,恐怕对于民众敏感的话题将会遭到质疑。其实,如果没有什么猫腻,就不怕公开化、透明化,就不怕接受民众监督。
因此笔者以为,把采购的全过程拿到网上晒一晒,晒晒长期以来“暗箱”里面的霉味,晒晒民众普遍关心的“药价虚高”的水分,能更好地净化医药市场,更早发现偏差和不足,积极纠正与完善。毕竟是信息化时代了,网络的作用会越来越强大。
至于药品集中采购“阳光”操作的效果如何,民众自会明断。如果药品价格仍居高不下,民众得不到实惠,类似联合印发的“药品集中采购"阳光"操作”通知的效果,恐怕要大打折扣。但有一条真理不变:真的假不了,假的亦真不了。